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3月31日在北京開幕。在以“車路城協同發展的中國方案”為主題的第三屆雙智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發言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一起在16個城市開展雙智試點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還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難點熱點問題。
劉李峰表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各個行業、主要領域必須緊緊抓住數字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牢牢把握時代主動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提出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我理解,借助5G、大數據、雲計算到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城市道路交通建設智慧交通,是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其中應有之意。”
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基於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數字住建、數字城市建設。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一起,分兩批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16個城市開展雙智試點。試點以來,各城市以接力擁抱新技術、挖掘新動能、創造新輝煌的勇氣和意志,積極落實人、財、物和空間資源,努力克服疫情衝擊等影響,孜孜以求地深入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是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試點城市已在2000多個重點路口布設了視覺雷達等感知設施和車城交互設施,佈局了24萬台5G基站。武漢市經開區全國97個路口均部署了感知設施,實現了監控全覆蓋。
二是適應不同環境的應用場景都在積極探索。試點城市已投放1700輛L4級自動駕駛車輛,累計測試里程達到2730萬公里,累計服務380萬人次。北京市已向18家企業、384輛車發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臨時車牌,亦莊自動駕駛計程車活躍用戶13萬戶,累計服務超過93萬人次,最近北京已經批准無人值守測試車輛。
三是城市智慧化管理手段在不斷豐富。試點城市通過建設車城網平臺,匯集車路城海量動靜態信息數據,以數字化手段加強了對基礎設施、城市交通、公共服務、防災應急的監管,豐富了城市管理的手段。上海市嘉定區在城市開放路段採用新型感知技術、AI分析技術、邊緣融合技術等建設車路協同基礎設施,提升了交通運行效率。
四是在法規標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深圳市發佈了國內首部關於智慧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北京市發佈了“政策先行區管理辦法”等文件,推動雙智發展技術路線試點。
劉李峰指出,“通過這兩年的試點工作我們也認識到,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還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難點熱點問題,比如探索商業閉環模式、制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標準等。我認為能夠找到發展中面臨障礙與取得成就同樣重要,都是我們組織試點的目的。我們已經在著手解決試點中發現的問題,比如在標準化方面,委託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牽頭,匯聚試點城市、企業、高效和科研機構的力量開展雙智協同發展標準體系的研究,同時通過一城一標的城市邀請部分已經有基礎的城市牽頭編制“雙智技術導則”。在關鍵技術方面,通過科技部揭榜挂帥機制,遴選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田大新教授團隊開展耦合時空的車城關鍵基礎研究與示範,同時還加大了優秀項目推廣,促進試點城市交流互鑒。”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團結各方力量,加強頂層規劃、政策研究和資源共享,共同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努力奮進。(文:楊曉紅 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