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汽車領域經常聽到一個詞——零重力座椅,但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新科技呢?
零重力講的其實是一種姿態 “零重力姿態”(Neutral Body Posture),簡稱NBP。零重力姿態的概念起初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針對零重力環境下宇航員身體姿勢的研究中提出的。它描述了一種在零重力環境中,人體自然放鬆、且沒有外力作用下而呈現的身體姿勢。這個姿勢就是剛剛提到的NBP。
在早期人類的太空航天器設計中,安全性高於舒適性。像阿波羅這樣的早期太空艙體積很小,所以早期的航天硬體設計都是基於直立站立或乘坐的姿勢,航天機組人員在太空旅行時舒適性極差,也正因如此會耗費大量的體能。隨著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NASA第一次觀察到NBP是來自NASA的第一個空間站Skylab採集到的照片。他們發現,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宇航員的身體將自動進入特定姿勢,關節形成特定角度,四肢處於特定位置。
相關部門通過記錄NBP的特徵,研究出了保證人類健康、安全和生産力的太空飛行系統的方法,因此後續的航天硬體系統設計都基於NBP進行適應性設計,同時將這個姿勢的各個相關角度進行了參數化,以此來保證航天員在零重力環境下的安全、功能和舒適度要求。
2005年,日産汽車的工程師發現汽車座椅的乘坐姿勢對於身體疲勞程度有直接影響,因此該公司決定嘗試使用NASA的NBP作為舒適、平衡姿勢的基準,以減輕駕駛者的疲勞感。在隨後的研究中發現,如果將座椅型面形狀複製成滿足NBP的姿態時,乘員可以獲得從臀部到背部的連續支撐。從而使人體肌肉和脊椎區域的負載降至最低,進一步改善血液流動。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長期駕駛過程中的身體疲勞度也可以減少50%。在經過幾年研發後,工程師們認為新座椅的新駕駛姿勢已經儘量接近NASA在微重力條件下記錄的NBP,所以在2013款的日産天籟車型上首次推出了源自NASA研究成果的“大沙發”。當然,或許廠商當時並沒有將“零重力座椅”這個概念作為主力賣點,所以市場的反饋一直是日産“大沙發”很舒服。但是為什麼舒服,可能有不少朋友今天才知道吧?自此之後,汽車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以搭載“零重力座椅”的車型,基本也都是參考日産通過優化座椅表面使其能更好貼合人體曲線,或是改善座椅表面柔軟度來減輕座椅對人體的緩衝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