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 跨國車企重塑中國市場定位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3-08-04 15:05:59

  一方面是寶馬、大眾、奔馳等跨國汽車巨頭斥鉅資在中國建立起除總部外最大、最完備的研發體系,另一方面則是特斯拉、路特斯等車企在中國智慧工廠生産的汽車大量銷往全球,“一進一齣”之間,中國在全球汽車産業的定位已經悄然躍遷。

  從生産到研發 跨國車企重心東移

  就在7月26日宣佈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的第二天,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公佈了二季度財報。在經歷一季度開局不利後,2023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同比下降了1.2%。而除中國市場外,大眾在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均有所增長。

  不過,大眾對中國市場依然充滿信心,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的合作就是具體表現之一。大眾集團發佈的新聞公告稱,大眾與小鵬汽車簽訂了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將共同開發兩款面向中國市場的大眾品牌電動車型,有望于2026年在中國市場推出。同時,大眾將向小鵬汽車注資約7億美元,收購其4.99%的股份,以提高大眾在中國的智慧網聯汽車研發能力。大眾旗下奧迪則與其中國合資夥伴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將聯合開發奧迪品牌智慧網聯車型。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深化本地合作是大眾“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競爭激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大眾和合作夥伴的優勢將創造協同效應,更快地將更多産品推向市場。

  據透露,新近成立、位於合肥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大眾品牌新車型的開發工作,將成為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夥伴。總投資約10億歐元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匯集研發、創新及採購功能,是大眾汽車集團除在德國本土沃爾夫斯堡外最大的研發基地,未來將有超過2000名研發及採購人員在此開展全新智慧網聯電動車型的相關工作。

  不難發現,相較于産銷數據,大眾如今更注重研發能力的提高。事實上,不僅是大眾,奔馳、寶馬等跨國車企近年來都紛紛加強在華研發實力。

  7月18日,寶馬集團新上海研發中心啟用。隨著寶馬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研發機構的持續拓展和升級,寶馬集團已在中國建立起德國總部之外最大最完備的研發體系。據介紹,近三年來寶馬集團在華研發團隊人數增至此前三倍,如今已有3200多名設計師、工程師、新能源車和軟體專家。

  奔馳近年來也持續擴大在華投資,特別是在技術創新領域,先後啟用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全新技術研發中心。通過這兩大研發中心,奔馳在中國已建成德國本土以外最全面的研發體系。預計至今年年底,奔馳在華研發團隊規模將較三年前增長近一倍,達到2000人。同時,奔馳還積極與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和知名大學開展合作,加強研發和創新能力。

  從“賣本地”到“賣全球” “中國智造”揚名海外

  “全球範圍內,上海超級工廠不僅是效率最高的工廠,也是製造品質最優的工廠。”不久前訪華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説。特斯拉中國最新介紹,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期開始面向韓國出口Model Y後輪驅動版,這是中國製造特斯拉首次出口韓國市場,而此前出口韓國市場的特斯拉産自於美國弗裏蒙特工廠。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産能強勁,不到40秒就可以下線一台車,且零部件本土化率已高於95%。今年上半年,這一工廠累計在全球範圍內交付車輛達到47.65萬輛,達到去年全年71萬輛的三分之二。

  “中國造特斯拉”不僅贏得了國內消費者的青睞,也在收穫越來越多全球車主的點讚。作為特斯拉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上海超級工廠生産的車型熱銷亞太和歐洲等海外地區,“中國智造”正在走向世界。在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中國製造的特斯拉車型接連問鼎單車暢銷榜榜首。

  泰國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年新增的出口目的地。今年初,特斯拉在泰國開始向首批當地客戶交付中國製造Model 3和Model Y車型。特斯拉泰國官網在首次開放預訂後的48小時內,已在當地掀起線上線下的火爆銷售熱潮。

  不僅是特斯拉,寶馬集團在瀋陽的第三座整車工廠華晨寶馬裡達工廠正式開業,計劃投資額超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在長春開工……如今“中國智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

  在有著“中國車谷”之稱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英國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全球智慧工廠成為全球首款純電超跑SUV的誕生地。佔地面積超100公頃的路特斯全球智慧工廠是全球首家全工序採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規劃、設計和建造的工廠,而生産的高度柔性化也是這座工廠的突出特點。據介紹,區別於傳統生産線,路特斯生産線能夠快速切換,讓不同顏色、不同配置的車輛在同一條産線上同時生産。此外,路特斯追求極致的空氣動力學效果,這對衝壓工藝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在這座智慧工廠裝備了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衝壓線,最快可達每分鐘18衝次。未來,這座路特斯工廠將滿負荷運轉,年産能可升至15萬輛。包括路特斯Eletre在內的三款純電智慧汽車,將從這裡下線並銷往全球各地。

  從引入到輸出 中國技術反哺全球

  “對汽車行業來説,中國是無可替代的。”不久前,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在談到奔馳近年來在中國的整體發展態勢時説。對於奔馳來説,中國汽車市場不僅是該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更隨著近年來不斷走在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前沿,成為奔馳技術創新的中心和産業鏈發展的核心。“我們依託中國的創新潛力,一方面開發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産品,另一方面也是在強化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的競爭力。”

  業界專家指出,越來越多地把研發中心、智慧工廠設在中國,並把在中國形成的創新方案輸出到全球,正成為跨國車企的發展方向。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汽車産業打破了過去近百年間跨國車企由精密機械結構打造起的“護城河”,並由過去40年間以“市場換技術”轉變為向全球輸出領先技術。

  在分析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大眾此前已經在電動化方面進行了數百億歐元的投資,受限于智慧座艙和高階智駕的能力,大眾在華電動車銷量不及預期,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能夠彌補大眾的能力短板,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時間。據透露,同一個平臺,用歐洲的人員和供應鏈開發,量産的車型比在中國開發每輛車要貴1萬至2萬元,且歐洲開發一款電動車至少要36個月,而中國最快只需要24個月。

  與大眾同樣面臨中國市場銷售下滑困境的全球汽車“一哥”豐田也加快了在華的轉型步伐。7月31日,豐田宣佈將進一步強化智慧化、電動化技術的本土研發,以向中國顧客提供滿意且具有競爭力的電動化産品。豐田在華最大研發基地“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從8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豐田智慧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簡稱“IEM by TOYOTA”)。包括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內,豐田在華三家合資公司的研發中心的工程師,都將加入到IEM by TOYOTA主導的研發項目中。豐田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電裝公司以及愛信公司,也會參與到IEM by TOYOTA的研發活動中,以加快電動化動力總成的研發。通過以IEM by TOYOTA為核心的本土研發,開發並提供新産品的同時,豐田也希望借著在中國的研發成果和所學經驗,能夠反哺全球市場。(吳蔚 周蕊)

責編:鄭思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