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明140年來,中國車企曾經一直以學生姿態仰視外國同行,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讓中國車企增添了一分平視國外對手的底氣,打造世界級品牌已成為行業共識。
在質疑探索中,在艱難困苦中,在創新實踐中,步履不停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者比亞迪,在第500 萬台新能源車下線的時刻,邁出新的一步,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順勢提出了“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主張,表達了比亞迪願與汽車同行攜手並進,讓中國汽車驚艷世界的強烈意願。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最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比亞迪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了20年才迎來如今的高速發展。此刻,它不僅沒有以自身斷層式領先優勢打壓對手,反過來號召同行築起技術護城河,一起為中國汽車的崛起添磚加瓦,這種驅動同行並肩同行的團結精神,立刻獲得了一汽紅旗、嵐圖、長安、奇瑞、埃安及新勢力“蔚小理”等國內車企的積極響應。
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一起走出去,觸摸新時代,為全球汽車工業變革注入中國力量,中國企業將扮演重要角色,也將成為親歷者,品牌向上,技術創新出海正是新增長曲線的必選項。中國汽車“在一起”,才是中國品牌加速超越該有的樣子!
走出去固然有困難,有挑戰,但絕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向未來,中國汽車大航海船隊必將肩負使命,以昂揚姿態開啟全球化的嶄新圖景,正如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接受央視採訪時所説:“我們每個企業在海外(市場)不單單代表的是自己,也代表的是中國的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啟了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新征程。今年7月,中國汽車工業迎來70年華誕,讓世人看到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連續14年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産銷國;連續8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産銷規模第一;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比已接近50%,即將完成歷史性超越……這些成績都標誌著中國正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穩步邁進。
70年來,中國汽車人歷經稚嫩期、成長期、成熟期,把握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變革大趨勢,銳意進取,創新突破,在新能源時代浪潮下,共同推動中國汽車從追趕走向超越,改寫了“大而不強”的歷史。全球超過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産銷售,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佔全球的70%,全球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企業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産業鏈,充分印證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國際汽車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則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另一個重要標誌。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穩中向好,産品結構持續優化,貿易規模逐步擴大,中國汽車品牌已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汽車出口總計253.3萬輛,同比增長67.9%,其中新能源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
特斯拉CEO馬斯克曾發表觀點認為:“中國汽車公司極具競爭力”。以比亞迪、上汽、吉利、長城、奇瑞、長安等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車在海外漸受歡迎,品牌接受度不斷提升,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也正是“在一起”,才有了中國汽車的今天。
在新發展階段,要實現汽車出口高品質發展,中國汽車之名該怎樣書寫?繼續提升産品品質,加強研發和設計能力,開發具有競爭力的高品質汽車産品,以滿足國際市場需求是首要原則。同時,還應加強品牌建設,樹立品牌形象,增強全球用戶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可。此外,還需要遵守國際標準和法規、發展售後服務網絡、加強合作交流、加快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速度。
中國汽車,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新一輪出海浪潮才剛掀起,品牌化被加速提上議程,唯有打造品牌力,多維聚力,才能擺脫低價競爭的泥潭,掌握市場主動性。
從中國的産品到中國的品牌,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但中國汽車要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征途不會那麼容易,此時此刻,更需要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共同成長,想到全球去競爭,必須共生共存,齊心協力,只有真正在一起,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中國汽車品牌的崛起。(文:楊曉紅 圖:企業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