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電動汽車智慧底盤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開幕,大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電動汽車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慧底盤分會、智慧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李駿,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陳春梅,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協主席蔣宇揚為大會致辭。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林祥,深圳市工業信息化局綠色製造及材料處副處長張治洲出席會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主持開幕式環節。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慧底盤分會主任委員張俊智發佈2025電動汽車智慧底盤技術平臺與産品平臺定義;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趙立金介紹智慧底盤生態建設項目背景與實施方案,會議期間與5家企業聯合發佈首批生態建設共性技術研究課題。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電動汽車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李開國主持專題演講環節。比亞迪首席科學家、汽車總工程師、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楊彥鼎,廈門金龍副總經理、工程研究院院長蘇亮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兼試驗中心主任張曉東,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劉念斯,三一研究院副院長黃桂恒,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副院長朱光海,一汽研發總院首席專家侯傑等嘉賓參會。
此外,還有來自長城、長安、零跑、華人運通、福田、陜汽以及博世、舍弗勒、現代摩比斯、比博斯特、利氪科技、同馭等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負責人,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家代表。
李駿院士在致辭中指出,底盤電動化與智慧化已成為制約我國汽車工業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技術壁壘,未來10年將是我國智慧底盤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提升底盤動力學融合控制性能,保證底盤的失效運行能力,加強線控轉向與線控制動系統創新水準,形成完整的底盤開發工具鏈與測試裝備等是未來全球智慧汽車底盤轉型升級進行中亟需攻關的技術。
對此,李院士建議要堅持市場加政策雙輪驅動的底盤産業發展之路,探索政策市場並舉的中國特色智慧底盤産業發展之路;加強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做好智慧底盤産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注重培育智慧底盤産業鏈;在創新創業方面,鼓勵並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進入相關産業;倡導堅持合作意識,深化整零合作、跨界合作與國際合作,以合作促進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標準體系,規範智慧底盤有序發展,規範産品品質,助力我國底盤技術趕超。
張進華秘書長在致辭中詳細闡述分析底盤技術産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意義與面臨挑戰,充分肯定張俊智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和智慧底盤分會為行業統一認識、積聚力量合力創新做了大量的協同創新工作。國家戰略層面已經將創新資源在底盤領域多次部署,工信部也將突破制動、轉向、懸架等關鍵子系統核心技術和産業化作為高品質發展支持的重點專項。為進一步支撐智慧底盤技術快速迭代發展,張進華建議一是需在新型智慧底盤系統架構技術上繼續突破創新,構建新的技術架構、體系和共識;二是要加深産業鏈上下合力協同,加速推進制動、轉向、電控懸架及底盤域集成控制的自主創新;三是提前佈局線控技術標準體系,為技術創新和高速發展提供良好的産業環境。最後表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願意繼續為行業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産業上下游協同創新,與各方一道推進智慧底盤技術攻關與産業高品質融合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陳春梅在致辭中指出,在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全面市場化階段,智慧網聯汽車也進入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底盤集成技術、關鍵部件的發展成為提升未來産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佈局,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原則,在優化科技創新的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産業鏈上下游貫通、構建底盤的産業生態體系,強化底盤支撐體系的建設,堅持與時俱進強化跨學科的複合人才培養等四個方面大力推動底盤技術的攻關和産業化。
蔣宇揚代表深圳市科協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對與會來賓表示歡迎。深圳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城市,已經構建了良好的全産業鏈生態,新車電動化滲透率超過60%。在整車和關鍵核心技術産業佈局方面,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達到五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企業,零部件環節構建了覆蓋電芯模組、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車載充電機等核心電動汽車零部件生産製造。隨著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的深度發展,深圳市也將全力佈局能底盤、智慧座艙、智慧駕駛相關係統零部件的發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主持開幕式環節。
張俊智教授在2025電動汽車智慧底盤技術平臺與産品平臺定義發佈中,詳細闡述了技術平臺和産品及其牽引性技術指標。張教授在智慧底盤技術平台中定義了10項牽引性技術,其中,關鍵零部件技術包含輪邊電機與EMB集成的雙電制動系統、線控轉向與差動轉向集成的多模轉向系統、可變行程和可變特性的自適應主動懸架,總體架構設計技術包含動力學與自動駕駛深度協同控制的軟硬體架構設計、動力底盤一體化新構型集成設計,智慧底盤切換控制技術,智慧底盤健康狀態管理技術包含關鍵部件壽命預測與性能演化、異常狀態感知與管理,以及基於駕駛模擬器與執行機構在環的智慧底盤開發測試技術。
電動汽車智慧底盤産品平臺定義分為乘用車組和商用車組,其中,乘用車組包含極限運動、高端商務、城市運行和智慧越野,重點分析不同産品平臺系統架構特徵、功能特徵,規劃制定了技術路徑和牽引性評價指標;商用車組包含公路重卡(牽引)、城區輕卡(載貨)、客車、特種車輛(港口、礦山),根據場景需求分析不同場景下商用車底盤平臺的功能定義、關鍵技術及核心任務指標。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趙立金代表電動汽車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總院、瀚德萬安(上海)電控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蜂巢智慧轉向系統(江蘇)有限公司5家牽頭單位共同發佈智慧底盤産業生態建設項目的共性技術課題,課題設置以行業關心的産業化任務為引領,貫通産業鏈上下游為主要目標;以數字底盤和標準化為抓手,共同開展智慧底盤軟硬體工程敏捷開發數據庫、測試場景庫建設,關鍵部件軟硬體標準化建設,促進産業鏈降本增效。生態項目首批啟動課題包含商用車EMB産業化推進技術路徑研究、全解耦SBW功能安全架構與研究、主動懸架技術路線與車型平臺適應性研究、智慧底盤一體化架構關鍵技術研究與産業化、智慧底盤數字孿生解決方案與數據庫建設。
在智慧底盤發展趨勢專題演講環節,比亞迪首席科學家、汽車總工程師、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教授瓦倫汀·伊萬諾夫,東風公司技術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楊彥鼎,廈門金龍副總經理/工程研究院院長蘇亮,零束科技業務運營職能總監梅近仁分別圍繞搶抓機遇迎接智電時代底盤變革,Advanced Chassis Design for EV,東風集團智慧底盤的發展規劃與實踐,智慧集成底盤技術研究,智慧車中央計算平臺全棧研發與産業化思考等主題發表了專題報告。
在智慧底盤關鍵技術專題演講環節,一汽研發總院新能源開發院副院長趙永強、比博思特(上海)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澤金、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副院長朱光海、利氪科技合夥人副總裁毛新星、三一重工研究院副院長黃桂恒、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産品管理總監高有才、舍弗勒大中華區先進轉向系統業務單元總監薛劍波、上海現代摩比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深圳分所主管工程師楊雲飛分別圍繞新能源智慧汽車動力底盤創新發展思考、國內線控底盤自主開發的機遇與挑戰、新能源商用車全面電動化底盤發展趨勢、智慧底盤新技術方案的探索及應用、面向輪式專用車的智慧底盤、軟硬協同創新助力中國汽車智慧化進程、汽車底盤電動化及智慧化發展趨勢與舍弗勒創新、賦能未來智慧底盤摩比斯e-Corner模組等主題發表了專題報告。 (圖文: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