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發佈《電動汽車充電市場展望》報告 尋求充換電市場中的利潤增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5-20 14:19:31

  5月20日,普華永道發佈《電動汽車充電市場展望》報告。隨著電動汽車日益普及,催生了歐洲和中國對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報告預計,到2035年歐洲和中國將需要超過1.5億個充電樁和約5.4萬個換電站。

普華永道發佈《電動汽車充電市場展望》報告 尋求充換電市場中的利潤增長_fororder_WechatIMG30126

  報告顯示,輕型車與中重型車長期電動化目標清晰。到2035年,歐洲和中國6噸以下輕型電動車的保有量將達到36-49%,歐洲和中國6噸以上中重型電動車的保有量將達到22-26%。在歐洲,電動輕型車和電動中重型車的新車銷量滲透率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35年將分別達到96%和62%。在中國,受到雙碳目標的推動,到2035年,電動輕型車和電動中重型車的新車銷量滲透率預計將分別達到78%和4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應用場景相較歐洲更為清晰。通常情況下,中國的輕型插混車型的電池容量更大,這意味著充電需求相較歐洲更為顯著。到2035年,中國整體汽車保有量增長預計將高於歐洲。

  普華永道全球汽車行業首席合夥人哈羅德·偉默表示:“目前,歐洲市場主要由中等價位的B級和C級乘用車驅動,並且未來將有更多的新電動車型上市及量産。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價位更實惠的B級和C級車型將會逐漸增多,並被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接受。對於歐洲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們建議行業從四個關鍵方面入手應對短期變化:1、加速開發和推出價位實惠且選擇充足的電動車型;2、降低對剩餘價值和二手電動車市場的疑慮;3、加速網絡擴張,提高充電的便利性;4、提高包括價格在內的充電用戶體驗。”

  到2035年,歐洲和中國的充電需求分別為400+太瓦時和780+太瓦時。在歐洲,75%中重型車的充電需求由自建專用場站來滿足;而在中國,自建專用場站充電和換電將佔據主導地位,到2035年分別覆蓋29%和56%的用電需求。有線充電為主流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換電作為一種補充性的補能形式,已在中國的乘用車領域率先應用,並在重卡的應用上具有極大潛力。到2035年,歐洲和中國將需要超過1.5億個充電樁,和約5.4萬個換電站。

  電動汽車充電價值鏈有六大收入來源,即:充電樁硬體,充電樁軟體,場地及資産,電力供應,充電相關服務和軟體增值服務。實現盈利增長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議程。

  報告揭示,可以通過7種方式參與電車充電市場的競爭: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盡可能多的充電設備,並利用智慧行銷等功能在資産生命週期內實現安裝基礎的獲利; 隨著電動汽車充電硬體設備推廣程度的不斷擴大,在已安裝的設備上提高最新軟體的滲透率,並關注使用情況和集成定價;通過向充電網絡運營商出租場地、利用消費者停車時長、探索共享所有權等模式來創造收入; 安裝盡可能多的充電樁,並成為客戶支持和硬體維護的服務商;隨著市場愈加成熟,通過軟體集成,從現有參與者及最終用戶處獲得可持續的收入分成;通過提供完整的充電解決方案,幫助土地所有者變現;確保盡可能多的站點,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力吞吐量,同時保持整個充電網絡的電力盈利和服務成本。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表示:“電動車充電可以應用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進一步釋放充電的價值。電動汽車充電站將越來越多地與分佈式儲能和電網結合,未來可以在更廣泛的能源網絡中進行優化,發掘不斷變化的能源靈活性市場。我們將攜手充換電行業客戶,共同探索如何在快速擴張且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充換電市場中尋求利潤增長。”(資料來源:普華永道)

責編:鄭思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