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由“電動化”邁向“智慧化”的階段,汽車電磁相容行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為聚焦電磁安全新要求、破解新難題、促進創新技術形成與優質品牌建立,在2024第九屆汽車電磁相容技術研討會暨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發佈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蘇東林表示:“電磁如果不相容就會出現系統性崩塌,需轉變觀念與科學方法。”
9月26日,第九屆汽車電磁相容技術研討會暨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發佈會在合肥成功舉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在會議中進行了題為《智慧網聯汽車電磁安全問題的思考》的院士報告。
蘇東林指出,智慧化時代使電磁安全變得至關重要。國家在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將太空電磁和網絡空間納入國家戰略安全要素,汽車作為整體系統的節點,其與衛星及路面管控措施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操控,進一步加大了智慧網聯汽車對電磁安全的要求。
蘇東林表示,電磁相容是實現電磁安全的基礎和根本,電磁相容是剛性需求,但以往對電磁相容的研究停留在工程和技術層面,並且國家沒有相應的學科。近年來,智慧網聯汽車使用了大量的感測器、計算機和決策系統,越來越複雜的功能導致汽車的電磁相容問題尤為突出,對此,蘇東林提出了四點挑戰:電磁頻譜的密度和種類不斷增加;元器件集成化水準提高致使元器件電磁敏感閾值降低;系統的數字化、智慧化和網絡化導致節點和網絡需要同時開展電磁設計;複合材料的廣泛使用降低了系統電磁防護性能。
蘇東林強調,今天,電磁相容已發展到如果不相容就會出現系統性崩塌的時候,需要做好兩方面的能力提升:一個是認識上的,要能夠接受治“未病”,而不是治“重病”。電磁相容問題將直接導致電磁安全問題,不僅關心電磁發射、電磁敏感測試,更要關心電磁相容正向設計;第二個是科學方法上的,從電路思維到電磁場思維,從技術體系一定要下沉到元器件,從理論方法一定要向電磁場思維轉變。
針對智慧網聯汽車電磁安全問題,蘇東林建議:首先要重視智慧網聯汽車的電磁安全,做好頂層設計和體系化佈局正向設計工作;其次要重視汽車電磁安全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加快制定適應智慧化、電動化背景下汽車電磁安全標準規範。
“我們應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強化戰略科技力量,”蘇東林表示,應儘早佈局,儘早謀劃,在汽車産業做出引領的國際命運的共同體,用實力優勢贏得國際的尊重和合作。(資料來源:第九屆汽車電磁相容技術研討會暨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