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獎前瞻 | 蘇駿:衝破智慧化迷霧 聚焦用戶需求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14 10:06:31

  2024年華輿獎評審專家研討會在金秋時節順利舉辦。面對當前汽車智慧座艙的激烈競爭和功能堆砌,相信每個汽車人心中都有疑問:如此複雜的智慧化功能和設計,真的滿足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嗎?為此,在2024年華輿獎評審專家研討會上,專家們不僅探討了智慧化的本質,更明確了今年華輿獎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當前,汽車智慧座艙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更好地理解用戶聲音,找到能夠真正推動汽車進化的智慧化方向。

華輿獎前瞻 | 蘇駿:衝破智慧化迷霧 聚焦用戶需求

2024年華輿獎評審專家研討會

  作為中國汽車智慧化領域的權威獎項,華輿獎致力於通過專業評測和客觀數據,幫助車企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衝破當前智慧座艙市場“迷霧”。通過對智慧化技術的深度評估,華輿獎不僅聚焦現有技術,更關注未來趨勢,為汽車行業提供能夠推動技術創新、優化用戶體驗的指導性方向。

  洞悉用戶需求 車企是否應該合理減配?

  近年來,汽車行業智慧化技術飛速發展,帶來了座艙內大量功能的疊加與堆砌。但令人意外的是,用戶的感知程度並沒有“飛一般地提升”。根據J.D. Power 發佈的2024中國汽車智慧化體驗研究SM(TXI)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汽車行業消費者感知裝配率僅38%,表明儘管行業裏各廠商在自家産品上堆疊了更多的配置,但是消費者感知到的科技配置卻相對較少。

  J.D. Power中國區總裁蘇駿指出:“車企是否能夠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減少過度設計的智慧化配置,是未來智艙發展的關鍵。我們發現,很多用戶並不需要過多的智慧化設計,反而期待更簡潔、實用的功能。通過華輿獎這一平臺,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車企重新審視智慧化設計的本質。在未來,智慧化的核心不能是簡單的堆積配置,而是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用合理的配置投入帶來更佳的體驗設計。我們認為這也是行業在未來幾年內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

華輿獎前瞻 | 蘇駿:衝破智慧化迷霧 聚焦用戶需求

  速度還是品質?快速開發與長期品質的平衡

  隨著汽車智慧化的快速發展,車企面臨著如何在快速開發與長期品質之間找到平衡的挑戰。近年來,汽車産品的開發週期顯著縮短,從過去的48個月到如今的18個月甚至更短。雖然這帶來了技術迭代的加速,但同時也讓許多關鍵的品質驗證環節被縮減,導致了長期品質的隱憂。

  “開發週期的縮短,不僅影響了産品的長期品質,也讓軟體定義汽車的基本架構面臨挑戰。” 蘇駿在本次研討會上表示:“軟體OTA升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展功能,但如果架構設計不合理,後續的OTA升級將面臨更多限制。”2024 華輿獎也將進一步聚焦這一問題,結合用戶反饋和技術評測,幫助行業認識到長期品質的重要性。通過華輿獎,我們期待引導車企在追求快速開發的同時,不要忽視長期品質的建設,在軟體定義汽車的行業發展浪潮中,確保基礎架構的穩固,帶給消費者更好、更安全、更智慧的産品。

  擺脫同質化競爭 重新定義智慧化

  中國汽車行業的智慧化競爭日趨激烈,也帶來了同質化問題。大多數品牌都爭相推出豐富的座艙功能,力圖通過娛樂系統、語音助手等功能吸引消費者。然而,過度依賴娛樂屬性的智慧化設計,讓很多車型失去了差異化競爭力,陷入了同質化的“惡性循環”。

  蘇駿認為,汽車智慧化的重新定義,應該從“車輛本身”的屬性出發。他強調:“智慧化不僅僅為了提供娛樂功能,更應該著重于提升車輛的性能和用戶體驗。未來,行業或許將通過AI技術,幫助車輛實現個性化的調校,例如優化底盤、發動機等核心性能,而不僅僅是娛樂系統的升級。”

  今年,華輿獎也將通過對新技術的前瞻性評估,推動行業擺脫同質化競爭,幫助車企在智慧化賽道上找到新的突破口。通過深入的用戶體驗調查和技術評測,華輿獎希望引導行業智艙的進一步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實用的汽車智慧化解決方案。

  本屆華輿獎評選涵蓋了國際/合資品牌、傳統自主品牌、自主新創品牌和自主新勢力品牌,車型從豪華到主流均有涉及,對2023年10月後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車型進行了全面評估。基於消費者洞察和智慧化技術的客觀評測,通過線下消費者調研、實驗室評測和專家評審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分別得出智慧化消費者VOC體驗指數(40%)、C-HVR客觀評價指數(40%)和前瞻性指數(20%),最終匯總為智慧座艙的綜合評分。華輿獎始終聚焦用戶在智慧化場景下的真實體驗,甄選出中國智慧座艙領域的典範車型。

華輿獎前瞻 | 蘇駿:衝破智慧化迷霧 聚焦用戶需求

  今年,華輿獎還集結了國內頂尖院校教授及跨界專家,由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J.D. Power的專家組成強大的評審團。(資料來源:J.D. Power君迪)

責編:鄭思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