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新能源汽車技術漸趨成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高,是汽車業轉型上半場的重要主題和成果,那麼汽車業轉型的下半場——智慧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閃耀登場,並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拓展相結合,形成疊加效應,共同推進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行業正在從“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作為衡量行業發展速度”向著“以汽車智慧化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階段轉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
汽車業的智慧化發展正在逐漸成為業界新的關注焦點和行業期待。從大模型到DeepSeek,從智駕方案到智慧網聯,從智駕平權到高階智駕,從中國自研技術到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FSD)”在華落地……智慧化正在以迅猛發展勢頭重塑中國汽車産業,在行業發展的同時給消費者和投資者增添新的價值,促使投資者開始為中國汽車業長期發展潛力定價。新産品、新理念、新行銷模式正在為智慧駕駛領域的發展帶來動力,汽車行業智慧化有望迎來廣度和深度的雙重拓展。
與此同時,汽車行業智慧化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在精進智慧駕駛汽車産業的過程中,要給客戶提供真正良好的體驗,如何係好新的“安全帶”仍是重中之重。目前,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擴大,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問題的關注正在接替以往對燃油車安全問題的關注。智慧駕駛將面對同樣的疑慮。此外,智駕引發事故後其責任如何追溯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探究,加快構建責任明晰的安全保障體系至關重要。
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智慧駕駛領域,都需要汽車製造商持續投入産品進行研發,推動技術創新,加大人才引進,保持相應生産規模,保持合理利潤,才能獲得發展的可持續性,推動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從媒體披露的數據看,中國汽車製造商目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和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但僅佔全球汽車製造商市值的11%和利潤池的8%。因此,需要企業制定合理競爭策略,既要提升消費者對智駕的可負擔性,又要避免用價格來吸引用戶從而導致利潤受損、品質下滑,進而影響産業長期發展。
智駕領域的競爭剛剛開始,還需要良好的生態支持。處理好競爭和合作的關係,可以推動行業更好發展。
瑞銀和德銀等外資金融機構都認為,智慧化將令投資者重估中國汽車製造商價值。2025年,智慧化領域的創新引領將幫助中國車企展現出更高的性價比。
或許,拿到入場券後,只有解決好行業站上風口後可能面對的問題,才能讓智慧化真正打開中國汽車業價值的新空間。(周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