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天津、常州、無錫、宜賓、臨沂、淮南、西安、咸陽、渭南、雄安新區10地入圍。
本次試點旨在進一步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進程,支持地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廣泛技術和模式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根據規劃,本次試點實施週期為2024年至2026年。在新能源車推廣上,涵蓋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機場用車等多個領域,預計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超25萬輛,每年可節省燃油140萬噸以上,碳減排450萬噸以上;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建設超24萬個充電樁和365座換電站。同時,試點還將推動新型充換電技術商業化、V2G應用場景多元化等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
早在2023年11月,相關部門曾發佈了《關於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北京、深圳、重慶等15個城市首批入選。實踐表明,首批入選試點的15個城市對促進全國部分城市(特別是部分大城市)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進程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基於此,本次試點也是為推廣到全國更多的區域市場做鋪墊,最終目的是推動我國新能源商用車(上述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車輛均為商用車)的市場滲透率和覆蓋面,逐步實現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的目標。
記者注意到,與首批試點城市不同的是,此次入選的10地主要是二、三線城市。不難看出,在首批試點城市的帶動下,一線城市在公共領域車輛的全面電動化進程進展較快。相比之下,二、三線及中小城市公共領域的車輛電動化推進相對滯後。
針對客車領域,本次試點明確提出,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中的推廣領域主要包括公務用車中的客車、城市公交客車、機場營運客車等。今年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力推進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更新車齡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車和超出質保期的動力電池,平均每輛車補貼額從6萬元提高至8萬元。業內普遍認為,在此時開展試點,是希望在已推出的老舊新能源公交車淘汰更新補貼新政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我國公共領域新能源客車的滲透率,加速全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可以預見,試點疊加補貼新政將驅動我國新能源客車市場正增長。
在強有力的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車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穩定在四成左右,成為汽車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反觀新能源客車,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市場滲透率目前依然較低,這顯然不符合實現全面電動化的發展目標。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公共領域的車輛涉及面比較大,但其電動化滲透率從全國來看遠低於乘用車電動化滲透率,因此,推動公共車輛電動化對進一步推廣電動汽車有很好的拉動作用。另外,因為公共領域有公交、出租,人們的體驗感比較強,所以其率先電動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會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此外,記者了解到,此次試點還與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車路雲一體化”試點、汽車以舊換新等形成工作合力,將全面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應用。(記者 吳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