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産汽車品質的不斷提升,中國用戶的消費信心也在增強,再加上不少海外品牌加速推進國産化進程,進口車的市場正在逐年萎縮。據終端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進口車5.2%的市佔率水準,至2024年已經降至2.7%,幾近折半。導致銷量份額快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價比低,提車時間長,保養維修費用高等等,最重要的是,用戶對産品的不滿進一步加重了觀望情緒。那麼,2024年海外品牌進口車型的新車品質表現如何呢?
海外品牌進口新車總體品質表現有所改善
從統計結果來看,2024年海外品牌進口新車總體品質表現的PPH數值為125,相比2023年的132下降了7,與2022年的126相當,新車品質有所改善,但距離2021年的94仍有差距。
2024年主要品質問題/抱怨最多的依舊是電子設備,但是佔比下降了2.4%。對車身外觀的抱怨同比下降顯著,由2023年的15.2%下降至8.5%。行駛過程和內飾的抱怨都明顯增加了。
品質表現高於平均線的品牌:雷克薩斯衛冕冠軍 奔馳憑轎車優異表現進榜
2024年海外品牌進口新車品質表現高於平均線(125)的品牌共有3個,與2023年持平。雷克薩斯依然衛冕冠軍,但新車品質表現略低於2023年,PPH值由73增至78(品質表現稍有下滑)。奔馳因旗下轎車品質表現可圈可點上榜,提振了品牌整體品質水準。
主要品質問題:胎噪聲過大問題凸顯 躍升至第一位
相比于2023年,2024年剎車異響已經不是抱怨最大的問題了,胎噪聲過大以微弱“優勢”超過了它。胎噪聲過大的PPH值由2023年的2.6升至4.1,可見問題十分凸顯。語音識別系統-識別率低/誤解的抱怨也在提升,這與人們越來越習慣智慧化帶來的便利有著直接關係。進口車無法像國産車一樣按屬地需求優化生産,更多是面向全球市場,因此在智慧化建設方面腳步相對較慢,也是正常,只是對用戶而言肯定是由奢入儉難,自然抱怨也就相對多一些。
在行駛過程的主要品質問題:兩個與駕駛安全強相關的新問題入榜
相比2023年,用戶對行駛過程部分的抱怨更多了,其中尤其不能忍耐的是各種噪聲和異響。這些如果出現在一台幾萬塊的入門級小車上,或許能夠忍受,但出現在一台進口車上就很難讓人接受了,更何況2024年的情況進一步加重了。其中,胎噪聲過大的問題相比2023年PPH值提升了1.5,這點值得各個主機廠尤為重視。此外,還有兩個新的問題入榜,行駛中-車跑偏和剎車力不足,這兩項都和駕駛安全強相關。
電子設備的主要品質問題:語音識別系統相關依舊是用戶最大抱怨
2024年,用戶對語音識別系統-識別率低/誤解的抱怨雖然同比2023年有所改善,但依舊成為最困擾用戶的電子設備問題,抱怨語音識別反應緩慢的聲音也有所增加,PPH值由2.2上升至2.5。手機互聯/映射-連接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由2023年的3.9降至3.3。
導航系統-故障/無法工作的問題成功移除黑榜單,取而代之的是地圖信息缺失/錯誤路線提示。畢竟是在海外開發製造的進口車,讓它能提供更好的中國地圖信息比較難。觸摸屏/顯示屏/儀錶-容易變臟也是2024年新入榜的抱怨問題,這與儀錶材質選擇有著直接的關係。
內飾的主要品質問題:對中控臺、車頂內飾板的抱怨進一步加劇了
內飾部分,雖然相比2023年,車門內飾板-有異響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PPH值由2.6下降至1.6,但更多的問題出現了。其中,異響問題並未得到全面解決,用戶對中控臺、車頂內飾板的抱怨進一步加劇了。隨著第三空間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用戶對座艙體驗感的關注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2024年增加了抱怨中控臺和杯架設計不合理的新問題。此外,用戶更加在意車內環境,對內飾有異味的抱怨由2023年的0.7升至1.2,對內飾材質容易弄臟/磨損的抱怨也有所增多,PPH值由0.6上升至1.5。
功能操作的主要品質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智慧駕駛方面
2024年,用戶對功能操作部分的抱怨,更集中在智慧駕駛方面。其中,對主動剎車/前車碰撞警告-過於靈敏/警報聲過大的抱怨由2023年的1.5上升至1.8,無法開啟/偶爾失效的PPH值雖然同比2023年下降了0.1,但卻排在了最多抱怨的Top 3。自動泊車入位相關的兩項抱怨中,不理解/使用新上榜便位列Top 4,對判斷距離不準確的抱怨由0.4上升至0.6。此外,對道路交通標識識別、360環視影像以及自動輔助駕駛導航的抱怨均為新入榜的品質問題。
車身外觀的主要品質問題:前門的問題“轉移”到了後門
2024年,雖然用戶對車身外觀的抱怨佔比,由2023年的15.2%下降至8.5%,但卻新增了很多令人難以理解的新問題。其中,前門不易開啟/關閉的問題改善效果並不明顯的同時,後門又出現新問題,不易開啟/關閉的抱怨由2023年的1.5上升至1.9。此外,一些製造工藝相關的新問題出現在榜單裏,包括車身飾板有縫隙/無法密合/歪掉、漆面-有污點、前車窗-抖動/共振以及車身表面有磕碰痕。
雖然,相對近兩年的表現,海外品牌進口新車的品質有所改善,但與2021年巔峰時期的94相比依舊差距很大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