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有了新實踐 世園盛會播種未來
延慶地標建築媯川寶塔、夏都大橋 段學鋒攝
八達嶺鎮石佛寺村的沐·長城觀景民宿 劉科鋮攝
全國最大的樂高粉絲積木王國入駐世園公園國際館
世園公園植物館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北京世園公園靜臥青山綠水中 王世奇攝
夏末秋初,京北延慶美景如詩、遊人紛至。遙望海陀峰嶺逶迤,媯水碧波悠悠;近看世園公園綠野繁花,叢林裏野兔、松鼠歡脫跳躍,好一幅大美田園圖景。
兩年前,2019北京世園會在延慶舉辦。這場持續了162天的園藝盛會早已將園藝的種子紮根延慶。會後,世園會園區轉型為大型生態公園,來自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接連不斷、精彩紛呈的園藝賽事,讓北京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園藝的魅力。與此同時,香草、牡丹等園藝相關産業加速在延慶區聚集,一座“北方園藝之都”正呼之欲出。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發佈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延慶區聚焦特色園藝引領發展生態旅遊”經驗案例入選,為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地區高品質綠色發展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樣本。
“永續利用”融入設計規劃建設
世園公園位於延慶媯水河南岸。夏秋之交,公園北部由國槐、毛白楊、新疆楊、雲杉等組成的綠林環湖而立、鬱鬱蔥蔥,山風拂來,湖中漾開水波,飛鳥啁啾、呼啦啦越過枝頭,幾隻野鴨撲棱起翅膀,青山綠水中盡顯和諧之美。
這座新建公園所展示的自然和諧之美,很大程度來自設計者和建設者的苦心經營,也是2019北京世園會“永續利用”辦會理念的生動寫照。
2019北京世園會是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的A1類,也是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2015年,在北京世園會園區籌建之初,如何最大程度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建造一座展示美麗中國生態成果的大花園,成為當時規劃建設的重要課題。“展示美麗中國的生態成果,不僅要體現山水林田湖草的美,更應深層次地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時任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曾説,雖然盛會都有閉幕之時,但北京應當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世園會”,讓更多人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生態文明成果的受益者。正因為如此,從一開始,“創新辦會、永續利用”的理念就被放在了北京世園會園區規劃建設的重中之重。
世園會園區以延慶南部的李四官莊、谷家營村及其一旁的媯河郊野公園為藍本,幫助兩個村莊的村民搬遷上樓後,設計師們遵照原有山水林田的肌理,建造了這座山水大花園。在建設中,“生態優先 師法自然”成為重要原則。“所謂‘生態優先 師法自然’,就是遵循生態效益最大化,最大程度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大到林田的肌理、河流的分佈、山勢的走向,小到一棵古樹、一口老井,都要儘量保留,實現‘雖有人作、宛如天開’的近自然效果。”曾任世園會園區設計師的高原説。
因此,在建設中,原址的村莊和郊野公園內星羅棋佈的5萬棵樹,全部原地保留下來,著力營造一屆“林蔭下的世園會”。園林師和工人們對這5萬棵樹進行撫育管理和林下清理,並依樹造景:園區大門開在樹林旁,給等候遊客一片陰涼;媯汭湖中設湖心島,只因原址上有片樹林;因為大樹,生活體驗館設計成了分體建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園區北側,留住了一大片自然生態展示區,濕地中央小島上生長著挺拔的喬木,毛白楊、新疆楊等栽植時間超過20年的大樹蔥蘢蓊鬱,100多種植物、鳥類、昆蟲在此繁衍生息。
兩年過去了,這片自然展示區愈加生機勃勃。“經常有三葉黃絲蟌、長葉異痣蟌在草叢裏飛舞覓食,它們都屬蜻蜓目,對生存環境品質要求比較高。”相關負責人説,目前這裡共有原生和新優植物200余種,鳥類、蝶類、蜻蜓等動物近百種,生態環境品質日益提升。
轉型大型生態公園迸發活力
近自然的生態環境,讓世園會園區成為珍貴的綠色遺産。2019年10月盛會閉幕後,園區保留了幾乎所有場館,並圍繞“生態+休閒”“生態+音樂”“生態+體育”等做好文章,逐漸轉型為大型生態公園,迸發出全新的生機活力。
晴朗的週末,家住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的尤悅一家四口一路向北,直奔世園公園。6歲的和和拉著爸爸一頭扎進了國際館。這個在會時匯聚世界園藝精粹的國際展館,如今已然變身全國最大的樂高粉絲積木王國:超過1000萬顆樂高積木搭建的65隻1:1的動物造型樂高雕塑,以及9個展區和14個親子互動遊戲區,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喂食”胖河馬,到恐龍頭裏探險,和遠東豹,虎鯨親密合影,拼搭自己設計的賽車……與今年上萬名打卡國際館的小朋友一樣,和和玩得流連忘返,直呼“太爽了,我要一直在這兒玩下去!”
與哥哥不同,4歲的妹妹美美則在植物館裏玩嗨了。這裡不僅保留了2019北京世園會會期時的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等1000多種珍貴植物,還引來了小松鼠、小兔子、魚、蝦、螃蟹等一批小動物安家。在研學老師和媽媽尤悅的陪伴下,美美認識了從未見過的小松鼠,知道了小螃蟹喜愛在泥灘裏、石塊後安家,還給小魚投喂了蝦米。“2019世園會開的時候沒趕上來,現在變公園了經常帶孩子過來,這兒不光大人能觀光打卡,小孩子還能研學、娛樂,一家人很放鬆。”尤悅讚道。
讓人們在山水大花園中休閒、研學、健身、康養,這是2019北京世園會閉幕後園區的轉型實踐。2020年4月28日,在2019北京世園會開幕一週年之際,北京世園會園區正式命名為“北京世園公園”並掛牌,實現了由展園向公園的順利過渡。
在這座公園裏,“永不落幕的世園會”核心展示區被永久保留:近5萬平方米的標誌性花卉景觀和72個國內外經典展園全面恢復,中國館、國際館、植物館等主場館靜臥山水之間,梯田式花田延綿而下,近百種、50余萬株花朵在此競相開放,延續了會時美麗斑斕的生態底色。
兩年來,部分展館和室外空間更新換展,令人眼前一亮。眼下,植物館北側,第二屆北京國際花園節展區躍升為網紅打卡地,近百個由國內外園林設計師、普通市民全新設計的樣板花園、市民花園、迷你花園、陽臺花園,美麗與趣味兼具。走進“獨樂園”,仿佛走進了文人詩畫,弄水軒、讀書堂、釣魚庵獨具匠心,採藥圃、種竹齋、見山臺、澆花亭各呈意趣;在“蟲蟲花園”,一間間大小不一的昆蟲屋,讓人恍如進入精靈城堡。瓢蟲房裏滿是木條和松果,步甲最喜歡枯樹枝、樹榦和樹皮,食蚜蠅住在空心秸稈及植物莖髓質裏……
從山水大花園到大型生態公園,人們既能盡覽奇花異草,還能在此遇見生活的另一種美好,暢享綠色生態結出的豐厚碩果。
“北方園藝之都”呼之欲出
一場秋雨剛過,延慶大莊科鄉沙門村的香草谷裏,喝飽了水的迷迭香、薄荷、玫瑰天竺葵、金盞菊開出一片姹紫嫣紅,香氣襲人。地壟上,谷繼成輕輕掐下一株薄荷葉,湊近鼻尖閉眼細嗅起來,“這味道,做香水差不離了!”
谷繼成是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副教授,2017年,乘著世園會籌辦的東風,他來到了大莊科鄉試種香草,當時只挑選了7個品種、試種了1畝土地。沒想到,得益於土壤、氣候的先天優勢,這裡試種的香草提取出的精油純度高,谷繼成預感到這很有市場前景。一項甜蜜的香草事業在這條山溝裏萌芽了。
從1畝地到100畝地,從單純制皂到精華液、面膜、護膚品,從生産到加工、研發基地。五年來,香草産業已覆蓋大莊科、沈家營、井莊乃至河北宣化等7個鄉鎮,形成了從研發、製作、運輸到售賣的全産業鏈,帶動漢家川河北、黃土梁、董家溝等多個村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
今年4月28日,“北京香草産業研究院”在位於世園公園的中關村現代園藝産業創新中心掛牌成立,谷繼成等專家學者一邊在研究院裏搞研發創新,一邊將成果播撒到大山裏、香草田,“小香草 大産業”生動喜人。
與北京香草産業研究院一同入駐中關村現代園藝産業創新中心的,還有竹藤花卉航天育種研發中心、中國花卉創新發展中心等科研機構、園藝企業、行業協會、産業聯盟等170余家。這個成立於2018年的園藝産業創新中心,在“後世園”時代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力。
以中關村現代園藝産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從世園公園放眼延慶全區,近2000平方公里區域範圍內的現代園藝産業集聚區,為延慶打造“北方園藝之都”添加了生動注腳。
今年春日,作為延慶現代園藝産業聚集區的“多個園藝産業區”之一,媯州牡丹園裏的20萬株牡丹、6萬餘株芍藥,再次為遊人帶來“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極美享受。人們在花色斑斕、觀光長廊、景觀小品、綠蔭、木屋、流水中,暢享花園小鎮的爛漫。
放眼全區,平原中,康莊農業設施園、世界葡萄博覽園、大榆樹牡丹風情小鎮、艾藥園等園區生機無限,可觀可遊;山谷裏,被譽為“中國美麗田園”的“四季花海”溝域串聯起東部山區四海鎮、珍珠泉鄉、劉斌堡鄉的溝域,繪就本市最大的花海景觀。人們爭相前往遊花海、宿花田、品美食。
以園藝為筆,一個“北方園藝之都”呼之欲出。2019北京世園會,不僅為延慶留下了一個園區、一筆綠色遺産,更播撒下一顆顆珍貴的園藝種子。
三張“金名片”引領全域旅遊
世園公園只是“延慶區聚焦特色園藝引領發展生態旅遊”的一個起點。延慶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推動世園公園與長城、冬奧聯動發展,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正值暑期,張倩一家三口從北京北站登上京張高鐵,不到1小時便抵達了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崇禮,開啟歡樂的家庭暑期遊。“以前開車得三四個小時,現在只要1小時,太驚喜了!”張倩説。
2019年12月30日,全程174公里的京張高鐵開通。列車從北京城內駛出,一路向北、穿越長城、跨越水庫,最終抵達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另一賽區——河北張家口。這條高鐵線串聯起北京城、延慶、張家口、崇禮等冬奧會賽區,形成“一小時交通圈”。高鐵上的冬奧,正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産業帶蓬勃發展。
伴隨著冬奧會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場館群的順利完工,一條高端的冬奧體驗線路呼之欲出。賽後,延慶賽區將對場館進行可持續利用,打造成國際冰雪賽事舉辦地、國家隊訓練基地、大眾戶外運動體驗基地、四季可遊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張家口也將加快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産業帶建設,打造“體育之城”。冬奧會,正為包括延慶在內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畫下點睛之筆。
在張倩一家奔崇禮遊玩的同時,在八達嶺鎮石峽村“長城人家”精品民宿,客棧主人賀玉鈴正忙碌著招待城裏來的客人。這座八達嶺古長城腳下的小村落以石為肌,石峽古堡、古井、點將臺、迎旭碑等遺存散佈,由老院子改造而成的“長城人家”精品民俗古樸幽雅,星空影院、石光咖啡廳等備受遊客喜愛。
眼下,延慶區文旅局正以石峽村為試點,打造首個集鄉村休閒、文化體驗、主題度假于一體的長城文化精品村落,讓長城文化可看、可聽、可觸、可感知。
以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為引領,一個以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産業帶和東部山水康養板塊、中部生態體驗板塊、南部長城文化板塊、北部冬奧冰雪板塊“一帶四大板塊”為特色的全域文化旅遊體系,一個全域、全時、全景的高品質休閒旅遊目的地、國際滑雪度假旅遊勝地正在崛起。
生態是延慶最厚實的“家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守護好綠水青山作為頭等大事,延慶一邊變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一邊在發展中厚植生態優勢。追求綠色發展繁榮,延慶步履不停。
訪談
“生態建設是永恒的主題”
以特色園藝為重要支點的延慶全域旅遊新在哪兒?如何實現可持續推進?對此,記者對延慶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徐自成進行了專訪。
問:延慶為什麼要發展全域旅遊?
答:全域旅遊是全新的發展模式,既是破解門票經濟下旅遊有效供給不足問題的重要舉措,更是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重要途徑。我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作為發展全域旅遊的根本遵循,在“全”字上下功夫,在“生態”上做文章,發揮“旅遊+”“+旅遊”的帶動作用,打造全域全時全景的高品質休閒旅遊目的地,推動地區高品質綠色發展。
問:目前,延慶的全域旅遊發展有哪些方面的規劃?
答:延慶是首都的生態涵養區和世園會舉辦地,發展全域旅遊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們將緊緊抓住世園會舉辦延展期、冬奧會籌辦加速期帶來的機遇,豐富旅遊産品供給,促進旅遊産業升級,全面提升全域旅遊品質。
與此同時,將強化區域協同,融入京津冀全局。延慶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伴隨著京張高鐵的開通,旅遊市場更為廣闊。延慶將密切與張家口市的合作,共同拓展京津冀旅遊市場,在錯位發展、抱團發展中實現共贏。
問: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後,延慶的生態發展將往何處去?
答:冬奧之於延慶,是發展的巨大契機,是延慶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形象和生態環境全面提升的機遇。生態優勢是延慶最厚實的“家底”,冬奧會後,延慶將更加堅定以生態走向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開啟以碳減排為重點的新發展階段,將“生態”這一永恒主題推上一個新高度。(北京日報 記者 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