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大場景示範應用 京津冀共建産業鏈 北京將建世界一流國際氫能城市
充氫氣15分鐘,可以跑500公里,而且還能扛得住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將示範應用212輛北京研發生産的氫燃料大巴車。
大規模、低溫度、長距離的示範應用,是北京氫能産業近年來發展的縮影。昨天,市經信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北京將打造“區域協同、輻射發展、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國際氫能城市,示範應用涵蓋冬奧賽時客運服務、港區作業、大宗物資運輸等十大應用場景。其中,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將示範應用212輛氫燃料大巴車。
京津冀獲批國家首批示範城市群
日曆翻回到2008年,三輛福田汽車研發生産的氫燃料大巴車參與北京奧運會賽事保障,讓大眾見識到最熟悉不過的氫氣也能成為一種燃料,讓汽車跑起來。
“十幾年來,氫燃料大巴車更新升級了好幾代,技術不斷突破。”福田汽車氫燃料車工程師王楓直言,經過測試,即將在北京冬奧會上投用的氫燃料大巴車已經實現零下30攝氏度運行、零下40攝氏度儲存。更重要的是,氫燃料車是真正的“零排放”。
經過十餘年的培育,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産業基礎,産業發展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放眼京津冀地區,産業上下游要素齊全,科技研發創新優勢明顯,産品示範應用場景廣闊。不久前,由北京牽頭申報的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正式獲批為國家首批示範城市群。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包括本市大興區等7個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山東省濱州市和淄博市等12個城市(區)。
示範城市群呈“一核、兩鏈、四區”的發展格局:北京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研發製造領域的引領作用,構建北京-天津-保定-淄博産業發展鏈和北京-保定-濱州氫能供應鏈,在北京市延慶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分別打造冬奧、港區、礦石鋼材和建材運輸四大特色場景示範區。“在示範期末,力爭建立起‘技術自主創新、産業持續發展、區域一體協同’的産業生態,構建形成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和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相關負責人説。
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將100%國産
讓一輛氫燃料車跑起來容易,但想讓整個氫燃料車産業鏈發展起來則要攻下一個個技術山頭。
為此,北京將構建全鏈協同的自主研發産業體系。相關負責人説,本市將聚合北汽福田、億華通、國電投等優質企業資源,聚焦突破整車、電堆、膜電極、質子交換膜等關鍵産業環節,在示範期內率先實現自主化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商業化應用,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從基礎材料到關鍵部件100%國産化替代,産業鏈整體技術水準達到國際領先。
市民將在哪些地方坐上氫燃料車?根據方案,北京將充分發揮燃料電池汽車在高緯、高寒環境運行的性能優勢,在中遠途、中重型等重點運輸領域,建設涵蓋冬奧賽時客運服務、港區作業、大宗物資運輸等在內的十大應用場景體系,重點聚焦跨區域城際貨運專線和城市冷鏈物流場景,推廣車輛示範應用規模不少於5300輛,以點帶面引領示範城市群建設和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記者獲悉,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將有212輛氫燃料大巴車示範應用,賽後將用於客運。
“氫燃料車進入百姓家,關鍵之一是加氫站等設施的建設。”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坦言,全國加氫站僅有100多座,與加油站相比數量過少。
這正是北京下一步建設的重點。據介紹,北京將建立經濟、優質的氫能保障體系,利用工業副産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等多元化方式,為示範城市群提供充足、穩定、綠色的氫源,合理佈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形成相對完善、穩定、高效的運輸網絡。
聚焦氫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終端應用
氫能是實現京津冀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是京津冀産業協同的重要領域。
“京津冀三地已具備氫能全産業鏈發展的基礎條件,産業跨區域、集群化的協同發展勢在必行。”相關負責人説,從分工上看,北京聚焦氫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終端應用,打造氫能科技創新引領區;天津發揮行業標準制定和檢驗檢測服務能力,打造氫能示範服務先行區;河北立足氫源供給優勢,打造氫能産業供給核心區。總的來看,京津冀將統籌推進氫能供應、整車製造和應用示範,實現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佈局。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記者獲悉,在備受企業關注的資金保障方面,本市將堅持“獎優罰劣”原則,規範使用示範城市群國家獎勵資金;加大省、市兩級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投入力度,通過發揮政府資金和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吸引和鼓勵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示範城市群建設,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
相關負責人説,未來北京將立足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示範應用、區域産業結構轉型三大機遇,以科技創新驅動為核心,強化政策引領和産業培育,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發設計、國際交流和應用推廣平臺,努力把北京市建設成為“區域協同、輻射發展、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國際氫能城市。(北京日報 記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