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冬殘奧會今天迎來倒計時100天,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進入收官階段 賽事和服務保障區域基本實現“無障礙”
今天,北京冬殘奧會迎來倒計時100天,從2019年底啟動的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也進入收官階段。經過3年的整治提升,冬奧賽事和服務保障相關區域基本實現無障礙化,涉奧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9791個公共場所完成改造提升。
場館無障礙設施滿足賽事需要
“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基本和場館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8個競賽場館和2個冬奧村的無障礙流線清晰順暢,無障礙電梯、衛生間、廁位、客房、更衣室、坡道、座席等數量和比例均達到了賽事運行要求。
上個月在“冰立方”舉行的2021年世界輪椅冰壺錦標賽,讓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得到了充分檢驗。不管是場館北側的“之”字型無障礙通道、南北兩側看臺區視野廣闊的無障礙席位,還是明亮寬敞的衛生間、別有洞天的集裝箱式更衣室,都給各國運動員留下深刻印象。
記者了解到,“冰立方”無障礙設施還在進行細節提升和完善工作。比如針對“相約北京”測試賽的反饋結果,工作人員正在完善無障礙標識系統,尤其是指路標識,希望讓運動員可以獨自找到無障礙路徑參賽,為他們帶來便利。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上周完成了全要素測試,其中一個場景就是檢驗運送殘奧運動員流線,包括無障礙設施接駁是否方便。賽時,村內會有近百輛班車服務運動員,其中40輛為福祉車,即拆除了座椅的無障礙車輛。交通場站已經設置了無障礙坡道,班車進站後,可將連通接板放置在坡道上,方便輪椅運動員上車。
除了場館,涉奧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內,改造了9791個公共場所,冬奧服務保障的醫療、住宿、旅遊、交通等方面實現全面優化,並達到“軟性”服務全覆蓋。
核心區整治整改點位超30萬個
以往,許多無障礙設施解決了“有”的問題,但離“好”還有一定距離;解決了“點”的問題,卻沒有連成“線”。此次專項行動著力解決設施不規範、不到位、不系統的問題。
市無障礙專班辦介紹,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區累計整治整改點位30.7萬個,精心打造了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經過整治,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無中斷點”,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
針對“輪椅乘車難”問題,城區1.2萬輛公交車升級為“無障礙車輛”,改造公交站臺1200個,配置無障礙計程車500余輛。公交集團正在逐步調整城區無障礙公交車配置,確保年底前城區無障礙公交車配置率達到80%。軌道交通方面,全市將完成142部輪椅升降平臺和59部爬樓車的改造工作,讓更多殘疾人、老人可以獨立出行。
“七小門店”因地制宜“無障礙”
小門店門口道路零高差,從步道到店內基本沒有臺階;一體化坡道,解決了一排店舖的無障礙通行問題;無法修建坡道的門店則張貼服務提示標識和電話……看不出特別的改造之處,是王府井商業區無障礙改造最大的特點。
無障礙環境提升,不僅要扮靚“面子”,更要做實“裏子”。“七小門店”是此次專項行動中的重要一環,它包括小餐館、小網吧、小旅館、小浴室、小歌舞廳、小理髮店、小便民店,其實都是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也是殘疾人、老人活動最多的場所。
全市專門出臺了針對街邊門店無障礙環境設計指引,由屬地街道辦事處或基層殘聯等部門統一組織各社區責任規劃師或專業機構,對每個門店的個性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設計,做到專人負責,一店一策。
通州區將玉橋街道作為“七小”改造試點,對於能設置固定坡道的商家,設置坡道實現多家門店共享。對於無法設置固定坡道的地方和商家,採用“軟性”服務的形式,由商家在外張貼帶有電話號碼的無障礙標識,居民需要幫助時可以提前打電話,店舖便將準備好的可移動式坡道搬出並提供相應幫助。
據統計,3年來,全市改造街邊“七小”門店達到2.4萬個。為了讓殘疾人、老人居住環境更加舒心,北京100個居住小區無障礙設施也進行了規範化整治,2.9萬棟老舊住宅樓單元門口進行坡化、樓道內安裝扶手,300多個老舊小區提供了爬樓機、無障礙巴士等上門服務。(北京日報 記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