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安門大街新裝盡展老街風貌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11-30 09:03:54

  原標題:整治提升83個點位,對4處建築保護性修繕 西安門大街新裝盡展老街風貌

北京西安門大街新裝盡展老街風貌

  昨天,西城區實施“卸粧術”後的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全部完成。 北京日報 記者 方非攝

  卸去雜亂無章的“粧容”,露出建築原本的樣子,讓便民設施取代佔道違建。昨天,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項目正式竣工驗收。這條曾經連通皇城內外的重要通道變身成為什剎海地區街面上的“博物館”。漫步街頭,如同翻開一幅從元代到如今的“畫卷”,老城風貌盡覽。

  東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踏入西安門大街的一刻,西四路口的紅樓公共藏書樓率先映入眼簾。紅磚外立面正應“紅樓”二字,細看磚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各個時期的口號、標語依稀可見。

  雖顯斑駁,可在上世紀30年代,這兒可是北京為數不多的“洋地方”。

  項目設計師史琦説,藏書樓曾是北京市第一家寬熒幕立體影院、第一家“無障礙影院”。在今年4月啟動整治提升前,400多平方米的外立面被一層灰漿緊緊包裹著。要“卸粧”,唯有打磨一法。在史琦的手機相冊裏,仍然存著30多張打磨墻面的照片。由灰變紅,一個多月的時間,藏書樓方顯素顏。

  在西安門大街83個整治提升點位中,像紅樓公共藏書樓這樣保護性修繕的共有4處,西安門大街141號的清代風格磚券門、巴洛克風格的“1901”咖啡館、西安門大門值班班房舊址分別在列。這些跨越明清、民國、近現代的建築通過老照片、資料,最大程度完成了“穿越”,成為這座開放式“博物館”的地標。

  回憶往昔歲月只是西安門大街改造的一部分。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金國説,一條穩靜的大街首先要服務居民,進而提升整個街區的基建和設施水準。為此,史琦和同事們在走訪過程中傾聽屬地居民建議,與街道、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一起,按照“一戶一策”、居民同意再動工的原則,將83個點位分別改造提升。其中既有拓寬的便道,也有抬升的步道,更有增設的便民座椅,讓居民行動坐臥盡得其便。

  如今的西安門大街不僅歷史感厚重、出門有景,還添置了各種便民、適老的無障礙設施。“大街提升不只是風貌,居民的生活需求必須滿足。”史琦説。

  驗收完畢,西安門大街正式亮相。史琦和街道工作人員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下一步,什剎海街道將聯合區相關部門一起,研究街區業態準入和退出標準,建立長效管控機制,防止反彈。

  華燈初上,史琦在紅樓公共藏書樓前拍下夜幕下的西安門大街。淡淡的光線讓史琦相信,這座核心區的開放式“博物館”,定會講出不一樣的“北京故事”。

  (北京日報 記者 張驁)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