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名滑雪運動員“跨界”巡檢維修 應用多項低溫保電高科技裝備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供電保障就緒
國網北京延慶供電公司組建延慶賽區供電保障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配備雪地摩托、全地形車等應急裝備,保障冬奧賽場電力設備安全運行。本報記者 鄧偉攝
山頂晴空萬里,山谷雲海掩映,位於延慶區小海陀山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在造雪,潔白剔透的冰晶、雪花將7條賽道、11條索道和整片場館建築群裝點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白色瀑布般的賽道旁,幾名電力保障工作人員熟練地沿著技術雪道從遠處滑來,這是延慶賽區供電保障首支“跨界特種部隊”——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延慶賽區各項供電保障工作已準備就緒。
延慶賽區電網供電安全可靠
位於海拔1554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中間平臺,是連接競速和競技兩大賽區的中轉站。在這裡的一面展板上,圖上許多點位都印有黨旗和工作人員的照片。這些點位都是國網北京延慶供電公司為護航賽區電力保障設置的黨員責任區和黨員示範崗。
“延慶賽區的供電保障具有高、險、寒、難、多這幾大特點。”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電力保障團隊經理王詵介紹,小海陀山最高海拔2198米,是北京第二大高山,冬季溫度常年維持在-25℃左右,去年冬天最冷時甚至達到-40℃,電力設備落差大、運行環境惡劣。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還擁有經國際滑聯認證的、難度位列世界第三的賽道,因此沿途電力保障工作難度也非常大。
王詵介紹,在延慶賽區所有重點保障客戶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電力設備分佈最分散,保障範圍最廣。這裡主要負荷轉播攝像、計時記分、評論員席、網絡通訊、纜車設備及水泵、雪炮等。報裝總容量4.8萬千伏安,共配有5座分界室、8座配電室和21座箱變,永久電力設施已于2020年1月全部完成驗收送電工作。
此外,目前延慶賽區電網已形成“500千伏層面雙電源支撐、220千伏層面雙環網、110千伏鏈式接線、10千伏層面對射雙環網接線”的網架結構,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9%。
22名滑雪運動員“跨界”巡檢維修
“這個是救援繩,這兒還有對講機、鉗形電流錶、測溫槍、手電筒、扳手、鉗子,因為山上氣溫特別低,公司還給我們配了充電寶。整個背包裏邊還填上了泡沫,不僅可以固定工具,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工具劃傷。”眼前這位健談的小夥子叫馮寶傑,正在整理他隨身配備的單兵運維保障裝備。就在幾分鐘前,馮寶傑和其他五位隊員一字縱隊排開,沿著技術雪道高處滑下,穩穩停在記者面前。
為什麼電力維修人員能掌握如此嫺熟的滑雪技術?秘訣就在“跨界”培養上。
國網北京電力延慶供電公司冬奧供服中心主任賈孟丹告訴記者,延慶賽區山地陡峭,設備點位分散于雪道周邊,有些位置只能滑雪前往巡視,而普通電力員工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滑雪技能的確難度太大。為此,國網北京電力延慶供電公司從2020年7月開始,分批次從全國各大體育院校層層考核,引入22名高山速降滑雪人才,組建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
賈孟丹説,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已于2020年“相約北京”系列測試活動保障中首次亮相,每名隊員已初步具備電力設備巡視保障的能力。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供電保障中,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將主要承擔賽道周邊永久電力設施和臨電設備的巡視保障工作,為冬奧會賽區造雪、轉播、計時記分等重要負荷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
多項低溫保電高科技裝備上場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冬奧供電保障環境中具有低寒、積雪、溫差大、地形複雜等特點,對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運維人員的實時保障均提出了“低溫”挑戰。
以藍色、綠色作為主色調,搭配白色雪花元素的國家電網冬奧發充儲放綜合示範站是國內首座“發充儲放”一體化充電站,也是冬奧延慶賽區內唯一的一座充電站。充電站頂部分佈著9000瓦分佈式光伏發電,可直接為充電站提供豐富電能。充電站內設6個直流充電樁和4個交流充電樁,可同時為10輛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滿足賽區綠色出行需求。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冬奧辦供電保障高級工程師黃爍介紹,考慮到疫情防控需求,國網北京電力延慶供電公司將使用機器狗和無人機代替部分人工對場館電力設施進行巡檢。據介紹,這兩類設備均裝設了3D成像和紅外檢測裝置,能迅速捕捉電力設備的異常情況,同時通過5G通信方式,快速將現場設備運行狀態傳遞到指揮中心。
而應用應急充電子母方艙、最高可升至7.5米的應急照明燈塔,能夠裝配在應急搶修皮卡車上,實現快速到達複雜環境下的搶修現場,迅速提供應急電源和應急照明。延慶賽區所有競賽場館裏配備UPS(不間斷供電電源),當發生電力故障時,實現重要負荷不停電。
(北京日報 記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