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國博開幕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12-28 08:59:35

  原標題:200余件文物展示古代飲食文化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國博開幕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今天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本報記者 鄧偉攝

  萬年前的一粒稻、漢代的湘菜菜譜、科舉考場考生用的可攜式炊具……“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今天在國家博物館開幕,200余件和吃有關的文物展現溫情脈脈的人間煙火,講述百味分寸的故事。

  展廳裏,一件件“舌尖”上的文物按“食自八方”“茶韻酒香”“琳瑯美器”“鼎中之變”“禮始飲食”五個單元,從食材、器具、技藝、禮儀等不同角度出發,全面呈現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歷史變遷,真實刻畫古代勞動人民充滿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展覽起始,率先亮相的是試管、玻璃器皿中盛著的黑漆漆顆粒。這些是炭化的稻米。2006年,考古學家在浙江上山遺址中發現了一粒炭化稻米,距今上萬年。這粒米,被認定為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這一發現也刷新了人們對世界農業起源的認識。

  主食之外,“六畜三牲”和“蔬鮮果芳”的故事更有趣兒。想吃黃瓜,至少要等到西漢時期;東漢人才有機會品嘗石榴;明代晚期,辣椒、菠蘿和番茄被引入了中國人的餐桌。配合著陶豬、陶羊、陶狗等文物的展出,一個個歷史小段子也被揭秘。比如一碗羊肉羹引發的滅國故事;大菜“過廳羊”的記錄等。焚香品茶、觥籌交錯等飲食場景也被重現,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酒與茶的誕生、加工製作、飲用、衍生文化。

  一筷一勺也有故事。“陶之古樸”“青銅威儀”“漆木華美”“瓷之風韻”“金玉典雅”,不同材質的飲食器具,展示其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餐一飯,是一次從口到心的過程。展廳裏,不僅可以看到歷史上的鍋碗瓢盆,了解煎炒烹炸的過程和技巧,策展人還通過相關文獻著作,展出“吃”背後的文化思想,闡釋飲食禮儀的形成及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展廳內還設置了多個互動項目,通過好看的、好玩的、能體驗的、能動手感知的內容與展覽形式,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未來,展覽還將在線展示部分精彩內容,邀請觀眾“雲端”共品人間味道。

  (北京日報 實習生 楊明昊 記者 劉冕)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