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來源:北京日報  |  2022-01-07 09:12:37

  原標題: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擂響戰鼓吹響號角砥礪奮進 舉全區之力決戰決勝冬奧會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小海陀山下,冰墩墩雪容融簇擁的倒計時牌翻到28天,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延慶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正厲兵秣馬,踔厲奮發,全力衝刺,落實總書記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重要講話精神,擂響衝刺戰鼓、吹響衝鋒號角,精精益求精、萬萬無一失做好最後階段的各項工作,為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作出延慶貢獻。北京冬奧會,延慶準備好了!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一個山林掩映的 生態賽區

  延慶西北,小海陀山上,“雪遊龍”“雪飛燕”靜棲山間,共候冬奧開幕。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內,永建和臨建空間已竣工驗收;中外方造雪團隊按部就班推進工作,預計1月15日完成所有賽道準備工作;防疫、培訓等各種測試有條不紊進行,全力保障賽時各環節安全運行。2021年12月20日至24日,“雪飛燕”進行了持續5天的纜車壓力測試,檢驗這條交通大動脈運行安全和承載能力,為冬奧賽時運行奠定基礎。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內,根據最新一版防疫手冊進行調整的場館運行措施正在一條條一項項細化,OBS(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工作人員在場館內搭建轉播所需線纜設施和計分系統,一派忙碌,媒體記者採訪和志願者培訓相關工作也正在逐項推動,場館各項工作週密有序進行。從2021年10月5日到11月22日,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分別舉辦雪車和鋼架雪車國際訓練周、雪車計時賽、鋼架雪車計時賽、雪橇國際訓練周和雪橇世界盃5項測試活動。

  延慶冬奧村內,由100%綠電支持的建築暖廊暖意融融,暖廊連通村內所有組團,實現“足不出戶”即可到達村內所有居住組團和公共組團。一份由678道菜品組成的“冬奧菜單”囊括世界美食,每天從中選取約200道菜品供各國運動員食用,並以8天為一個週期輪換菜單,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飲食習慣的運動員的需求,用美食傳遞東道主的好客與熱情。

  冬奧會臨近,小海陀山上,日升月沉間,是每一天的繁忙有序。經過6年多的籌辦,在始終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狀態之下,延慶舉全區之力推進冬奧會籌辦,克服了一個個難題難關,經受了一次次挑戰考驗,延慶賽區從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變成國際一流的奧運場館群,系列測試活動和測試賽成功舉辦,各項籌辦工作全面就緒,為實現如期安全順利辦賽打下了堅實基礎。

  冬日的冬奧賽區,天高雲淡,歷經6年修復,延慶賽區完成生態修復216.3萬平方米,原生樹木原地安家,亞高山草甸完美回歸,野生動物通道有效建立,賽區生態環境得到恢復。2021年12月,延慶區發佈《北京市延慶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名錄(2021版)》,發佈陸生野生動物30目95科450種,佔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物種總數的75%,延慶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再次得到有力證明。2021年,延慶全區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一,為“冬奧藍”打下堅實底色。山林掩映的冬奧延慶賽區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優化賽時指揮體系,深化場館運行,做好運動員服務各項準備,為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進行全方位的檢驗、完善和提升。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一份“以人為本”的 保障套餐

  鏡頭拉遠,鳥瞰延慶全域,從交通到住宿,從醫療保障到志願服務,從城市環境到城市運行,方方面面保障到位,彰顯著東道主延慶的熱情週到和細緻入微。瞄準“賓至如歸”,延慶區精心準備了一份服務保障“套餐”。

  一條高鐵、兩條高速、一條市郊鐵路,打破了延慶區的對外交通瓶頸。京禮高速、京張高鐵(含延慶線)建成通車,新改擴建道路25條、130.4公里,加上通往春天的列車S2線,延慶區路網密度生態涵養區領先。目前,冬奧交通指揮中心延慶分中心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冬奧專用道、專用路、優先路施劃和指示標識安裝工作也全部完成,公交停保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已接收賽時服務車輛450輛。212輛氫能源車交付使用,將投入到賽時的交通服務。

  北京冬奧會延慶氣象服務分中心裏,可以看到專用預報席,競速賽道、雪車雪橇……一塊塊螢幕分別展示著賽場的風向、風速等數據。冬奧會期間,延慶賽區可以發佈未來10天內的氣象預報,每小時發佈氣象專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都是氣象服務保障的核心。延慶區氣象局氣象臺副臺長閆宏亮介紹,小海陀山海拔2000多米,垂直落差900米,高山上的各種氣象要素變化劇烈,經過5年的研究磨合,不斷積累複雜地形下的預報經驗,目前,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全面就緒,為保障賽事組織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延慶賽區在提前完成永久供電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建設了411處臨時用電設施,為冬奧會提供可靠綠色電力供應,在賽區週邊織密了“保障網絡”。國網北京延慶供電公司發策部主任何彥彬介紹,按照“就近值守、快速響應”的原則,公司成立了3支“1+N”保障團隊,涵蓋配電站室、線纜、發電車等多專業技術人員,為延慶賽區21戶重要保障客戶,包括高鐵延慶站、物流安檢場等5座服務設施,萬豪、希爾頓等15座冬奧簽約酒店以及冬奧醫療保障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電力保障。

  在醫療保障方面,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建成使用,儲備了101人醫療保障團隊,6名市級專家將在賽時駐點支援。“中國冰雪醫療衛生保障定點醫院”授牌延慶區醫院,按照“兩類人群”(發熱和非發熱)、“四個區域”(方艙、急診、門診、住院)實行閉環管理,賽時將安排專車點對點轉運就診受傷人員,確保與閉環外患者有效隔離。

  而為了讓來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延慶區專門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加強冬奧餐飲供應商的監督管理,確定德青源、綠富隆、北菜園3家冬奧食材供應基地,保障賽時食材供應。

  凱悅、皇冠、萬豪、希爾頓四大國際品牌酒店齊聚延慶,15家簽約酒店從接待流程、防疫措施、環境佈置等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接待準備,力爭讓每一位入住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愉悅體驗。細心的組織方還為即將到來的客人訂閱了《China Daily》(中國日報),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北京。參照測試賽住宿保障經驗,28支駐店保障小組已經提前進駐點位開展工作,按照問題不過夜的標準,全面提升服務品質。

  媲美知名酒店,“延慶人家”民宿不遑多讓。憑藉“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延慶民宿取得長足的發展。從一座青磚紅瓦的舊式民宅到以“雪板”設計作屋頂的特色民宿,再到成片集群的民宿集群,延慶民宿經歷了不斷提質升級的過程。如今,以“冬奧人家”“世園人家”“長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板塊為支撐的“延慶人家”民宿星羅棋佈,遍佈全域。民宿産業成為濃濃鄉愁的載體,成為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成為延慶人創業就業的生動場景,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強勁引擎,而參與冬奧、奉獻冬奧,更成為民宿主們當下最“時髦”的願望。“我們的民宿就在小海陀山下,好幾處民宿抬頭就能望見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能夠參與冬奧、服務冬奧,將是我的榮幸,我非常期待北京冬奧會的開幕,我們的民宿也為此作了萬全的準備,我想,這些經歷將成為我和我們所有民宿工作人員最寶貴的經歷和最美好的記憶。”大隱於世民宿負責人張海超表示。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一座人文閃耀的 文明城區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又一次把延慶區推到世界舞臺的中央。延慶將用更高的顏值、更有溫度的冬奧城氛圍,展現生態文明幸福最美冬奧城的魅力。

  驅車行駛在京銀路、團結路、京禮高速等通往延慶賽區的冬奧道路上,冬奧景觀移步易景,40余個冬奧景觀小品一路相伴進賽區,冬奧文化抬頭可見,駐足可觀。京銀路龍聚山莊小區路南處,一組以“純潔的冰雪 激情的約會”為主題的景觀小品佇立路旁,狀如無窮大符號“∞”的整體形象,寓意延慶未來發展潛力無窮、精彩無限,也表達了相約冬奧的期待;在連接京銀路和冬奧專用線京禮高速的關鍵樞紐——辛家堡橋,“幸福之約”冬奧景觀裝置亮出了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在冬奧冰雪小鎮——張山營鎮的水峪村口,舞動的線條演繹著小海陀山上起伏的山巒和冰雪賽道,飛揚的和平鴿、潔白無瑕的雪花、飄揚的絲帶等傳遞著“美麗延慶 激情冬奧”的豐富涵義。

  作為全國文明城區的延慶,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典範城市,用文明鋪就最美冬奧城的底色,為冬奧會舉辦提供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城市氛圍。人是城市的主人。在延慶,有這樣一群志願者,人們親切地稱他們“延慶鄉親”。參與冬奧、志願冬奧、奉獻冬奧是“延慶鄉親”志願者的初衷和堅守,他們值守在志願崗亭,為每一位來到延慶的客人提供諮詢;他們忙碌在路口、站臺,引導交通,維持秩序;他們放棄假日,走進景區,協助引導人流,服務遊客……志願者的微笑,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冬奧延慶賽區就擁有這樣一張閃亮的金名片。

  不僅是志願者,更多的延慶人致力於參與冬奧、奉獻冬奧。通過五年十萬人次大培訓,7000余延慶群眾走上工作崗位,在崗位上服務冬奧。24歲的趙冰,從配菜工變身滑雪教練,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疾速飛馳;50歲的王衛民從普通農民成為澆冰車司機,每天在冰場,為熱愛冰雪的孩子們將冰場打磨得光滑如鏡;40歲的李偉因熱愛冰雪成長為國際級裁判,成為冬奧測試賽技術官員……大培訓,讓延慶群眾乘冬奧東風,實現人生蝶變,更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投身到冬奧會服務保障中來,人生因冬奧而精彩無限。2022年1月5日,在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30天之際,延慶鄉親們也發出了響亮的誓師宣言:北京冬奧會,我們準備好了。

  全城厲兵秣馬,全時踔厲奮發,最美冬奧城期待北京冬奧會時華彩綻放。文/魏昕悅

延慶:北京冬奧會 我們準備好了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