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副中心站綜合樞紐將建運河碼頭 2024年年底完工 將打造“水陸空”超級樞紐
北運河東岸,塔吊林立,這裡即將誕生囊括地鐵、城際鐵路、公交場站、運河碼頭在內的“超級樞紐”。昨天,記者探訪獲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24年年底完工。
匯聚4條地鐵線路
規劃顯示,副中心站樞紐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西起北運河東岸,東至東六環外路縣故城遺址區,北起京哈鐵路南側路,南至楊坨中路、楊坨一街區域,總用地規模約59公頃。
“這裡將建設成為車站、城際鐵路、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站城一體、産城融合的北京新門戶。”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樞紐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副中心站樞紐工程的地下建築規模128萬平方米,地上規劃建築規模139萬平方米。
記者注意到,這座樞紐包括兩條城際鐵路的車站,分別是京唐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絡線車站;還將匯入4條地鐵線,分別為已經建設好的6號線、正在建設的平谷線、即將建設的M101線和遠期規劃的M104支線。此外,樞紐還將建設接駁場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公共服務空間、市政配套設施等。
“未來地鐵換乘格外方便,最近的換乘距離只有50米。”張登科説,換乘距離最遠在500米左右,會設置水準代步電梯,據前期測算換乘時間大約8分鐘。
15分鐘到達首都機場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城市框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標誌性工程,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北京市服務全國的客運樞紐之一,也是北京市主導推動建設的重要交通樞紐。
“這座樞紐通過城際鐵路可實現高效輻射京津冀區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現代化的交通支撐。”張登科説,項目內設置京唐城際和城際鐵路聯絡線,建成後15分鐘到達首都機場、35分鐘到達大興國際機場及河北唐山市,1小時內到濱海新區及雄安新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樞紐將真正實現“站城一體化”。與此前的火車站不同,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交通功能位於地下,通過6號線、平谷線可實現快速聯繫中心城區;地上進行綜合開發,主要佈置商務辦公,預計可提供4萬多個就業崗位。“通過便捷的交通及地上綜合業態的佈置,節約市民的出行時間、提高生活品質,並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職住平衡,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樣板示範。”張登科説。
將添城市航站樓和運河碼頭
副中心站樞紐工程于2019年11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于2024年年底完工。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樞紐項目主體工程土方累計完成至66%、結構累計完成至26%;工程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約81億元,其中累計完成建安投資約70億元。
未來,副中心站樞紐還將成為一座“水陸空”樞紐。據介紹,該工程將推進四網融合,推進城市航站樓和運河碼頭功能建設,“運河碼頭建在北運河東岸2公頃範圍內,而城市航站樓可以方便搭乘城際鐵路聯絡線去往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的旅客在此值機,辦理行李托運。”
此外,該工程還將積極探索中深層地熱技術應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示範應用;通過公共藝術、聲光熱環境控制及提升、便民服務設施設置等措施,為乘客打造便捷舒適的建築空間。(北京日報 記者 曹政)
相關新聞
京西將建最長三車道公路隧道
本報記者 李博攝
記者從項目建設方中鐵京西公司了解到,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全線橋梁、隧道已全面復工建設。
昨天,記者來到正在施工當中的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飲馬鞍特長隧道。步入隧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寬度上,三輛貨車並排行駛也綽綽有餘;高度上,也足足有四五層普通居民樓那麼高。
國道109新線高速五工區黨支部書記王域東介紹,飲馬鞍特長隧道全長6.6公里,建成後將成為北京地區最長的三車道公路隧道。為了縮短貫通所耗的時間,隧道中部設置了兩處斜井,隧道左右兩線10個作業面同時進行施工。“隧道是雙線雙向的,左線和右線加起來有13公里多。從2019年9月開工以來,我們已經打通了4.6公里。”王域東説。
除了“長”,飲馬鞍隧道的施工還面臨著永定河水系複雜地質結構的困擾。隧道總共穿越28個斷裂帶,施工區域以三級圍岩為主,每天只能爆破4米到5米。特別是隧道的西出口,地表以下主要由煤矸石構成,質地相對較軟,遇到雨水容易軟化,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王域東説,由於這種特殊的土壤形態,每天只能推進80釐米到1米,可以説是以“釐米”為單位摳出來的“細活兒”。
值得一提的是,在飲馬鞍隧道東口外,已經開建的十八潭橋正在進行樁基施工。十八潭橋為上承式拱橋,未來,這座長達139米的拱橋將從35米的高空上跨京西十八潭景區,形成“長虹臥波”的美景。(北京日報 記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