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歸的蒼鷺在密雲水庫安家築巢,盤旋翱翔。 王志義攝
春江水暖,候鳥北歸,這幾天,密雲水庫一天比一天熱鬧。蒼鷺、鸕鶿、斑頭秋沙鴨、大小天鵝等10余種候鳥撲撲騰騰回來了,一派生機勃勃。密雲水庫管理處也首次摸清了水庫鳥巢“家底兒”——一共2600多個鳥巢!
“快看!那倆鳥在説話呢!”在密雲水庫內湖石駱駝分區一處鳥類觀測點,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態所副所長王群不時調整觀鳥鏡的角度,語氣裏透著興奮和激動。遠處,兩隻蒼鷺比肩而站,時而用黃綠色的長喙幫對方梳理羽毛,時而將頭靠在一起,仿佛正在親密交流。
王群介紹,目前候鳥正在陸續回歸,最先來到的是蒼鷺,已觀測到300余只,而後是鸕鶿100余只,還有斑頭秋沙鴨、普通秋沙鴨、骨頂雞、鳳頭潛鴨……前兩天又來了大天鵝、小天鵝、白鷺、大鴇、白枕鶴等。
而這,只是北歸候鳥的先頭部隊,鳥類遷徙高峰時段集中在3月中下旬到4月底。“今年歸來的候鳥應該是有增不減的。”王群説。
遠觀鳥島,樹冠上密密麻麻的鳥巢,頗為壯觀。
不久前,密雲水庫水生態所首次摸清了鳥島上的鳥巢數量,共2600多個。最多的一棵樹上,鳥巢數量高達12個!
“一棵樹上12個鳥巢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這棵樹所在位置比較適宜鳥類居住。”王群説完又有點擔心,“單一地塊種群密度太大,也不適合鳥類生存。”
統計鳥巢數量的初衷,是希望將鳥類觀測這一工作做得更加系統,通過數據積累,指導實施一系列保護措施,從根源上修復鳥類棲息地。
在候鳥大規模回歸前統計鳥巢數量,然後在5月的繁殖、哺育期再統計鳥巢實際使用量,等10月鳥類遷徙飛走後再次統計鳥巢數量,就可以計算出今年鳥類新築了多少巢。“這樣可以得到很直觀的對比,指導今後棲息地的修復工作。”王群説。
對廢棄的巢,有修復價值的會想辦法修復,否則直接拆除,為將來候鳥新築鳥巢提供空間。
為掌握密雲水庫生態發展走向,進一步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奠定基礎,水生態所還著手編制了《密雲水庫鳥類圖冊》和《密雲水庫植物圖冊》。
植物圖冊依照恩格勒系統進行分類,涵蓋密雲水庫地區常見植物及其分佈,共5綱39目39科92種,包括裸子植物4科11種,被子植物35科81種。鳥類圖冊目前已完成目錄編制,登記在冊的鳥類多達228種。
王群表示,水生態所目前正在擴充升級現有標本室,完善各類標本,建立健全配套設施,不斷提升標本室教學實踐水準,打造集標本收藏、陳列展示、宣傳教育、實驗研究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專業展館,呈現密雲水庫水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果。
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科長黃楠説,鳥類是生態環境最好的“鑒別師”,水庫周邊動植物種類不斷增加與庫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密不可分。黃楠介紹,為全面落實上游保水、護林保水、庫區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五保水”要求,水庫上游主要河道兩側村莊已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同時加快上游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整體改善。此外,庫區修建圍網實施封閉管理,全天候實時視頻監控;實施庫濱帶造林工程,建立庫濱帶管理制度,堅持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相結合開展水源涵養林病蟲害防治……一系列配套措施,讓密雲水庫的水越來越清冽甘甜。
今年,水生態所還將在庫濱帶消落區進行濕地修復,通過枯死樹木清理、栽植水生態植物豐富生態系統構成,形成包括矮草、細沙、水生植物的棲息地,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營造適宜生存繁育的良好生境。(北京日報記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