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旸在《只此青绿》中饰演青绿。

李姗姗 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开门迎客

时隔150余天之后,在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文旅市场重新起航的岁末之际,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四川文旅企业域上和美集团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12月14日晚,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重磅回归,正式拉开该剧院2022开幕演出季序幕。作为今年的舞剧爆款,《只此青绿》再度“引燃”了成都的演出市场,引领观众“沉浸式”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

当晚,成都观众张柔看完演出走出剧院,意犹未尽:“入画的部分太美了,还有王希孟和展卷人在橱窗对视的那段戏,相互鞠躬那里,瞬间觉得好感动啊,就是有这样的精神传承,才能让这幅画作能被现在的我们所看到。”张柔在今年7月就买了票,她说所有心心念念的等待换来一场淋漓尽致的好戏,自己买了票化身为第4880位“展卷人”很值得。

《只此青绿》的许多服装体现了宋代美学。

再续“青绿之约”

“文华大奖”剧目火热回归

今年7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三轮加场”“三轮秒磬”,口碑走高。后因疫情原因,部分演出场次延期。感于蓉城观众的热情期待和守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域上和美集团与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积极促成青绿12月再次回蓉演出,弥补7月未赏之憾。此次青绿回归成都,也是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优先安排的城市巡演,努力为成都再度注入文化活力,共同助力蓉城文旅市场尽快复苏。

观众们走进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

叹为观止的青绿山水,雅致清丽的宋韵美学,婉转柔韧的梦幻舞姿,穿透古今的艺心对视……舞台现场令前来剧场的成都观众感到震撼不已。在阔别成都观众的日子里,《只此青绿》仍在不断打磨提升——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斩获了我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入选国家文旅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此次《只此青绿》成都站域上和美专场由域上和美集团、中演院线联合主办。

本次青绿成都站回归之演,依然保持开票即磬的状态。“‘青绿’在成都再次引发市场热烈反响,充分说明观众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在开始陆续释放,这给了我们文旅从业者极大的信心。”域上和美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只此青绿》里的王希孟和展卷人。

新地标点燃文化自信

4层转台3层空中轨道呈现极致“青绿之美”

“‘跨城追剧’‘二刷忠粉’…..成都观众太热情了,一直在各大社交平台呼吁我们早日回归,如今再次到来,我们一定不负大家的热切期盼。”《只此青绿》中画家王希孟的扮演者张翰坦言,成都是人文底蕴深厚的世界文化名城,这里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观众对青绿的喜爱和市场对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热烈响应,也在不断激励自己和全团不断精益求精,以最好的演出回馈蓉城。据悉,此次演出团队还特地安排四川籍演员参与多场演出,用匠心演绎展现川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呈现韵味极致的“青绿之美”。

《只此青绿》里演员张翰饰演王希孟(图左)。

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是高新区最新落成的最大、最专业的综合型剧院。通过借助地面4层转台、空中3层轨道等精妙的舞台装置,《只此青绿》以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营造出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几个维度的有序交错。通过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只此青绿》剧照里的展卷人由谢素豪饰演,引入现代人视角。

12月14日晚,在万众期待中,青绿画卷于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舞台之上徐徐展开。《只此青绿》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回溯历史长河,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宋代画家王希孟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故事。演出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跨越千年的梦境,跟随“展卷人”的脚步,现场观众不仅走进了《千里江山图》中的锦绣河山,还成功与画家王希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成都场谢幕

旅游演艺版启动在即

多元“青绿”活化破圈

截至此次成都演出,以展卷舞台为起点的《只此青绿》,全国巡演已超200场,网络平台累计曝光超100亿次。据悉,成功打造《文成公主》《亚丁密码》等多个演艺经典的域上和美集团,拥有《只此青绿》旅游演艺版独家版权,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旅游演艺版的驻场选址和剧目创编,让更多的观众和游客,能走进剧院一睹青绿之美。

新剧场外的“青绿”文创区。

“旅游演艺版将延续原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呈现,对匠人匠心的尊重和敬意等核心表达。”《只此青绿》的出品人、监制之一,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表示,旅游演艺版将应用数字技术、浸没演绎、交互体验、创新舞美等国际前沿表现手段,以开放融合的姿态展现IP丰富多元的样貌,打造一台既叫好又叫座的文旅融合经典新作。据了解,该项目文创产品开发和周边产业配套打造也已启动,届时将形成全产业链的IP市场体系,探索文博文艺资源创编活化、市场转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图片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