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
2021-05-12 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mada

  梅裏·馬達沙希 (聯合國前高級經濟官員,創意中心諮詢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教授)

  導語:

  近日,創意産業成為社會熱詞,政府和私營部門都積極參與創造性活動,促進創意産業發展。就其本質而言,創意産業這種新話題所覆蓋的範圍和在不同的領域將引發不同的闡釋。為了避免長篇大論,我僅選取部分範圍和11個文化領域進行分析和闡釋,包括音樂、圖書、藝術、電影、廣播、表演藝術、建築、設計、媒體、廣告、軟體和遊戲。(圖1)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1new

圖1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將創意産業定義為一個包括多種細分領域(圖2)相互作用的廣泛範圍,從傳統手工藝到以科技為導向的多媒體服務無不涉及。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 2

  圖2

  聯合國將2021年設立為“國際創意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年”。行動的具體執行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其他聯合國相關機構協商負責,聚焦文化創意産業對全球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貢獻作用。

  “國際創意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年”來得恰逢其時。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帶來了災難性影響,不僅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也讓多邊主義、全球主義和全球治理的實用性飽受質疑。疫情阻礙了創意産業的發展。從創作到生産,從分銷到獲取,全球創意産業價值鏈的方方面面無不涉及。這次疫情危機也暴露和加劇了文化産業固有的脆弱性。許多藝術家和文化專業人員無法獲得能夠拯救其他行業從業者的社會經濟援助。

  截止到今日,新冠肺炎疫情仍然繼續肆虐全球。各國邊境大範圍封鎖,場館不得不暫時停業,人們不得不保持社交距離,這尤其影響到以現場表演和場館為基礎的行業,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準、藝術家的活動、市場準入和藝術自由,同時還波及到與價值鏈息息相關的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手工藝行業在許多國家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受到了疫情的打擊,經歷了行業大滑坡。數字化趨勢不斷增強,原有的不公平性也暴露出來。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 3

  圖3 -文化産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2019年,文化産業是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産業之一(圖3)。例如,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有成員國中,創意經濟體年增長率是服務業的兩倍,是製造業的四倍,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激發創新潛能。與此同時,創意産業全球價值總額接近1.3萬億美元,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及發展中國家GDP的2%至6%。

  回顧過去,創意産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顯而易見。2002年創意産業在全球市場範圍內的商品價值為2080億美元,而2015年這一數字翻了兩番,達到5090億美元。創意産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為世界人口提供了近3000萬個就業機會,年齡在15歲到29歲的就業人口超過了其他任何行業。創意産業的收入超過了電信服務業(全球總收入達到1570美元),甚至超過了印度全年GDP1.9萬億美元。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4

  創意産業提供了2950萬個就業機會,覆蓋了全球勞動力人口的約1%。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前三名行業分別是視覺藝術(673萬)、圖書(367萬)和音樂(398萬)。創意産業提供的就業機會甚至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汽車製造業的總和。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

  研究者發現,創意産業不存在年齡和背景限制,大大促進了青年人就業和實現抱負。在歐洲,文化産業15歲到29歲的從業人口數量超過了其他任何行業,女性從業人口數量也超過了任何傳統行業。英國政府收集的數據表明,2014年音樂行業的女性從業人口數量超過了總數的50%, 而女性從業人口占總勞動力人口的47%。2019年,11個文化産業共産生收入約2.25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3%)。收入最高的前三名行業分別為電視(4770億美元)、報刊雜誌(3540億美元)和視覺藝術(3910億美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文化生活和藝術呈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許多國家不得不迅速取消計劃好的活動,接下來多國實行邊界封鎖,東京奧運會、其他體育盛宴、節日慶典和藝術博覽會等全球性活動不得不被取消或推遲。

  現在難以估量疫情對文化産業價值鏈及細分行業帶來的影響。但是,一些數據讓我們認識到這次破壞的嚴重性。僅在法國,疫情已經影響到2000家劇院、3000家書店、1200家博物館、1000家電影院、成百上千的藝術畫廊及包括節日慶典和商品展銷會在內的現場活動。斯洛文尼亞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文化從業者預計2020年行業收入額平均下降44%。63%的文化企業家認為政府舉措無法彌補已有所失。2020年6月收集的數據表明,德國就業率下降逾6%。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 6

  然而,人們很快就開始尋求藝術和文化呈現和消費的新方式。藝術家、製作人、博物館和文化機構轉移到線上,提供網上直播,以創新方式應用數字工具。覆蓋範圍包括建築、檔案、圖書館、博物館、手工藝、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視聽作品、設計、節日慶典、音樂、文學、表演藝術、出版、無線電廣播和視覺藝術等。

  數字化改變了創意經濟的發展方式,影響到整個創意價值鏈,改變了我們交流、創造和工作的方式。數字時代也為我們建立了更加複雜的生態,谷歌(Google)、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Amazon)等許多大型技術公司也參與其中。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人們更為廣泛和清晰地認識到文化産業對經濟的巨大貢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羅默(Paul Romer)在2004年發表過著名言論:“危機帶來的契機絕不可浪費。”諸如此類的疫情也為我們提供了獨特機遇,讓我們對政府體制、科學、經濟前景、社會文化舒適區及消費主義有了新的認識。

  為應對這些挑戰,科技創新至關重要,其有利於相關政策的推行,來減少貧困、消除極端饑餓、保證人人可獲得乾淨水源、提高農耕水準、提升教育品質、更好地處理廢物、加強交通便利性和提升人民健康水準。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科技。

  如今,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物聯網、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量子計算等新興科技走在時代前沿,發展以這些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將給食品生産、商品業、服務業和勞動力市場帶來巨變。

  疫情危機讓我們看到世界未來的發展趨勢。醫生可以通過視頻通話的方式治療另一個國家的病人。老師可以為在家學習的學生提供遠程指導,就像呼吸機的工作原理一樣,工程師可以向3D印表機輸送設計文稿以替換或修改部分內容。隨著危機的不斷蔓延,數字化運用用越來越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空前破壞告訴我們,轉變刻不容緩,我們必須更加靈活地應對各類挑戰。行業結構和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而經濟數字化轉變不斷加速。其中四種技術非常重要,它們分別是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雖然作用尚未可知,但是這些技術將一同在本質上改變創意經濟中我們生産和消費內容的方式。

梅裏·馬達沙希:數字經濟賦能創意産業_fororder_tu 7

  數字科技會給我們提供許多處理問題的方法,一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得到廣泛運用。我們可以在家上班,網上購物,不用見面就可以與朋友交往聯繫,互享信息,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初創公司。

  儘管如此,數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也存在不利的一面。事實上,我們並不清楚未來將出現什麼,技術應用的規模、範圍和複雜性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一場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巨變。數字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生活、工作以及彼此聯繫的方式,而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3D列印、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能源存儲和量子計算等新興科技也在不斷實現突破,從而加速了上述改變。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很快就會給我們帶來嚴峻的挑戰。未來十年經濟中創造的新價值中約有70%的部分將基於數字化平臺的商業模式,但47%的世界人口仍然無法獲取互聯網服務,無法支持和使用數字化設施。因此,現有的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而許多落後且表現不佳的國家需要進一步投資卻又無法迎頭趕上,出現收入差距、貧困和失業等諸多問題。

  我們擔心“武器化”人工智能會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操縱我們,通過散佈言論來影響我們的重要決策,比如如何選舉和給誰投票(最近的美國總統大選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這可能會打擊我們發展數字經濟所必需的信心,影響社會穩定。“數字壟斷”還可能引發對數據隱私、所有權和安全的擔憂。“贏者通吃”的經濟意味著只有部分人有機會進入中産階級,民主制度將暴露和顯現出自身固有的諸多弊病。

  然而,今天的決策者往往陷入傳統的線性思維,或同時過多專注多重危機,而無法從戰略上深思塑造我們未來社會的顛覆性創新力量。我們需要塑造為全人類服務的未來社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讓人人都有能力應對和處理未來的多重挑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