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大市”樂山探尋發展新路
來源:四川日報  |  2022-10-31 09:29:12

  

“文旅大市”樂山探尋發展新路

  10月28日,樂山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對文物進行數字化數據採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晉朝

  10月24日,樂山市博物館(原樂山大佛博物館)保管室內,工作人員劉雅麗穿好白大褂,戴上防塵帽,拿起相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要為漢代陶俑拍“寫真”。今年1月起,樂山市博物館啟動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服務項目,截至目前已有551件館藏完成了數字化數據採集。

  與此同時,在距離樂山大佛50余公里外的峨眉山腳下,一處集露營、親水、休閒為一體的旅遊營地——順河碼頭正在峨眉山市綏山鎮加緊建設。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12月可正式投運。

  樂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內挖掘文物歷史文化價值,對外以市場需求革新培育消費市場——“文旅大市”樂山正以這樣的方式探尋新的發展之路。

  向內做功

  文化價值活化外顯

  “石窟寺是什麼?”“古代石窟為何由西向東傳播?”10月20日,在樂山嘉祥實驗外國語學校五年級四班的課堂上,來自樂山市博物館的研究員楊天宇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頗具特色的石窟寺知識選修課。他從歷史沿革、地質特徵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一幅石窟東漸、大佛建造的“歷史畫卷”。

  “這樣的課程每週會有3到5堂。”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倩介紹,目前利用“樂博·課程”“博物館探秘”專題,已吸引上萬人次進入博物館參觀學習。

  “‘向內做功’挖掘文物文化價值,只是第一步。”陳倩表示,除了通過數字化形式讓文物“活起來”,景區更要讓館藏“走出去”、研究合作“活”起來,使厚重的文化價值得以轉化。

  近期,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簽訂協議,聚焦石質文物保護、研究、傳承、活化利用等方面開展合作。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院長范元元表示,這是在原有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框架下的再次深化。她介紹,目前樂山大佛保護、活化工作正在系統推進,“下一步我們還將與瀾湄地區國家合作,聯動吳哥窟等世界文化遺産。”

  不僅是樂山大佛。在峨眉山腳下,以報國寺·聖積銅鐘、伏虎寺·聖積寺銅塔等五組佛寺建築為代表的古建築群正在修繕恢復中煥發新生。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古建修復將在填補峨眉山中山區“旅遊凹陷”的同時,為研學等新興活動提供載體。

  在保護中挖掘,在挖掘中實現價值轉化。以峨眉山研學營地為例,截至10月,營地聯動峨眉山博物館等載體推出《古建風韻》《昆蟲遊園》《秋之詩歌》等10門新課程,為超過5000余個親子家庭提供了文化、科技、民俗等體驗課程。

  革新求變

  順應需求逆勢破局

  “大型滑雪場只能選址這裡。”“這需要人工造雪,工期趕不上。”近日,在峨眉山發展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裏,一場關於峨眉南山新建滑雪場的項目會議舉行,與會人員就項目選址進行著激烈討論。

  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行銷總監何群介紹,像這樣的項目討論會幾乎每週都在進行。“討論最多的是新項目開發及景區對外行銷。”他表示,今夏峨眉山備受消費者歡迎的靈秀歡樂水世界、雷洞煙雲·星空露營等新興項目都是這樣一步步由紙上進入現實。

  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壓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創新求變是樂山市包括峨眉山在內一眾景區的應對之法。何群説,將歷史的鏡頭拉遠,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轉危為機,是文旅行業始終要面對的課題。

  “應季推出特色項目只是常規操作。”何群以冬季冰雪項目為例,峨眉山已連續23屆舉辦冰雪溫泉節,今年將成為四川冰雪和溫泉旅遊節的舉辦地。年初,峨眉山借勢北京冬奧會,適時升級原有滑雪場地,迎來開門紅。“這讓我們更聚焦于遊客新玩法的挖掘。”他説,正在籌備的南山滑雪場項目正是看準了這一未來市場。

  此外,峨眉山還將全國客源市場分為五大片區,設立工作組,全面開展全域全民宣傳行銷。在成都、北京、鄭州相繼舉行的文旅推介會上,峨眉山通過大數據分析,根據不同地域消費者遊玩習慣,推出相應優惠套餐,為景區復蘇積攢人氣。

  求變求新,已成為樂山文旅破局的關鍵點。

  在位於小涼山腹地的峨邊彝族自治縣,當地正圍繞彝歷新年策劃一系列文化活動。峨邊縣文化體育與旅遊局副局長曾夢娜介紹,目前尋美小涼山·甘嫫阿妞風采大賽已經面向全網正式啟動,當地希望以這樣的形式,向外展示小涼山獨具特色的山水人文之美。

  “這更是一場城市行銷。”曾夢娜強調,無論是參與或關注這些活動,都能為當地發展“引流”助力。

編輯:宋姝君
2023“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700X190 拷貝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