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2022-11-25 18:10:48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編輯:趙春曉

  去年10月,艷子家的冬桃遭遇了一場“危機”。

  本應飽滿圓潤的桃子,還沒成熟就一茬茬掉落。切開一看,果肉已經腐爛,“全是蟲”。

  33歲的艷子是山東臨沂人,滬漂10年後返鄉創業種桃。當時,全村的幾十畝桃林都遭了蟲。果農們翻遍書籍都查不到解決方法。唯有艷子獨闢蹊徑,聽取了一位網友的建議,保住了剩下的桃子。

  這位網友名叫趙新會,也是山東人,大學學習植物保護專業,如今在家鄉從事農業工作。工作之餘,他在今日頭條分享農業知識,從農作物病蟲害處理到經濟作物的選擇,他都了解。

  和艷子類似,趙新會的粉絲大多是生活在縣城和鄉村的種植戶和農資店主,平均年齡超過50歲。但不管年紀多大,他們都叫他“趙老師”。

  保住的桃子

  艷子發現桃林的問題時,2021年國慶假期剛過。

  按照慣例,10月是給冬桃“上色”的季節——套袋長大的桃子,摘掉紙袋後接受一週的光照,外表才會變成誘人的粉色。但這一次,摘袋才兩三天,桃子就大片掉落,果肉裏全是米粒大的白色肉蟲。

  “書上都沒有見過”的蟲子,難住了村裏最有經驗的老果農。艷子的姨父70多歲,種了一輩子果樹,看著落了一地的桃子同樣不知所措。

  艷子説,這是她回鄉創業後遇到的最大危機。2018年春節,在上海工作了10年的艷子返鄉探親,嘗到了姨父家種的桃子。一口咬下去,桃香濃郁,滿口脆甜,“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桃子”。幾經思量,艷子決定回家創業。她辭去月薪七八千元的工作,回村裏承包了15畝地,種下1300棵桃樹。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艷子家的果園(受訪者供圖)

  老一輩果農種桃,倚賴口口相傳的經驗,可艷子不同,她在大城市打拼過,習慣上網學習種植知識。她經常瀏覽頭條號@趙老師講農技 的文章和視頻,有問題還會發私信請教。

  桃樹遭遇蟲害,艷子第一時間想到了“趙老師”。通過私信,趙老師回復稱,蟲子是南方常見的果實蠅,近年來大量南方水果運到北方,果實蠅也一起被帶來了。一般情況下,臨沂十月的氣溫在10度左右,不適合幼蟲生長。湊巧去年秋天,當地連續陰雨,潮濕悶熱,蟲害就此爆發。

  趙老師告訴艷子,摘袋後,桃子的香味會吸引果實蠅産卵;只有不摘袋,才能避免蟲害。在艷子看來,不摘袋的桃子成熟後仍為白色,銷路可能受影響,但好過“顆粒無收”。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艷子沒有摘袋,剩下的桃子直到成熟都沒再生蟲、腐爛。經過測試,這批桃子的甜度比往年略低,但依然是所有品種中最甜的。“含糖量約為18%到20%。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平常吃的紅富士蘋果含糖量也就是10%左右。”艷子説。

  當時,艷子把趙老師的建議告訴了姨父,但未被採納。最終,村裏的幾十畝桃林因蟲害幾乎絕産,只有艷子保住了部分收益。

  看到艷子家的桃子,姨夫的態度變了。他和村裏的其他果農找到艷子,詢問來年怎麼預防果實蠅。艷子説,網上的老師説了,來年五六月,在桃林裏舖上粘蟲用的“黃板”,再在地面噴灑引誘劑,就能殺死大部分蟲卵。到了今年10月,果實蠅果然沒再“危害”桃林。

  互聯網上的“趙老師”

  艷子口中的“趙老師”叫趙新會,今年34歲,山東臨沂人。大學時,他就讀植物保護專業,屬於農學的分支,也學過植物習性、用藥等基礎知識。

  大學畢業後,趙新會曾在某世界500強企業做過五年工程技術人員,後來返鄉從事三農工作。他不僅要和田間地頭的農人打交道,為他們解答種植困惑,還要持續關注三農政策。農業、農村、農民,成了他日常工作裏最熟悉的事。工作之餘,他會在頭條號@趙老師講農技 上寫寫文章 ,為網友普及農業知識。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趙新會在查看大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

  2020年7月,趙新會撰寫的一篇與桃樹夏剪相關的文章引發關注。

  他在文中寫道,桃樹的側枝長得過於旺盛會影響光照,進而降低桃子的産量和品質,需要在夏天剪掉多餘的側枝。發佈時,趙新會還配了幾張照片:一把剪刀橫在桃枝的第五片葉子旁邊,示意剪枝的位置。很快,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100萬。

  “桃樹夏剪”的文章大火,趙新會完全沒想到。他事後分析,這可能與桃樹的種植範圍廣有關。相比柚子、龍眼等地域性極強的果樹,全國基本都能種桃樹。其次,許多農民或種植戶可能不知道桃樹夏剪的優勢和方法,因此才格外關注。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趙新會在頭條上分享桃樹修建相關的知識

  那次經歷後,趙新會把在今日頭條做三農科普當成了一件“正兒八經”的事,類似的實用小技巧成為他經常分享的內容。

  作物的生長遵循著節氣的規律,隨著四季變換,趙新會會有針對性地分享知識。比如,每年寒露前後,他會分享一些大蒜種植的技巧——“種早了它爛,不發芽;種晚了,冬天它不抗凍”。他還在視頻中建議種植戶們在天晴時播種,澆兩遍水後再覆膜,以保證大蒜在嚴寒來臨前長出葉子,安全過冬。

  為照顧粉絲們的閱讀體驗,趙新會還會有意識地配圖,演示植物生長的不同狀態和遭遇蟲害時的情況。這也在無形中幫到了艷子們。剛種桃時,艷子會把趙老師的文章和照片通通截圖存到手機裏,到了地裏就找出手機裏的圖片作對比,檢查作物生長是否健康。

  “大事情”和“小問題”

  2015年至今,頭條號@趙老師講農技 共發佈文章、視頻等內容1.4萬餘條,總閱讀量和播放量超過1.2億。這些三農知識,為趙新會吸引了超過34萬粉絲。他們大都是生活在縣城和鄉村的種植戶、農資店主,平均年齡超過50歲。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趙新會在頭條號@趙老師講農技 上為寫文章 ,為網友普及農業知識

  從日常收到的私信裏,趙新會感受到了粉絲們的差異。

  最顯著的差異和地域有關。比如,山東是蔬菜之鄉,粉絲們的問題大都和蔬菜、水果相關;河南的粉絲們更關心玉米、小麥的種植;再往南走,比如湖南、湖北等地,適宜種植的作物更多,粉絲們的問題也越發多元和小眾。

  “像茶葉的問題,我就回答不了。”趙新會解釋,大部分種植茶葉的地區在南方,自己長期生活在北方並不了解相關情況。還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名湖北粉絲詢問橙子的問題,他只能告訴對方:“我在現實中都沒見過橙子樹,咱不能給你瞎説。”

  另一些差異與粉絲的年齡有關。趙新會發現,年輕粉絲和年紀較大的粉絲關注的問題明顯不同:前者更關心市場和一些較為宏觀的“大事情”,但後者往往只想解決眼前的“小問題”。“比如一棵樹出問題了,上了年齡的粉絲會拍張照片給我,讓我判斷一下是什麼問題。但年輕人反而先關注作物能否賣出去。”

  山東泰安一名老年果農曾告訴趙新會,在成為他的粉絲前,如果遇到種植上的問題,“基本是農資店讓買什麼就買什麼”。作為延伸到村鎮的商業末梢,農資店銷售種子、肥料、農業工具等産品,也是農民們學習種植知識的主要來源。但出於商業原因或受限于知識水準,農資店推薦的方法未必奏效。

  “像桃樹得了細菌性穿孔病,農民習慣去農資店買藥,打完沒效果再換藥。”趙新會説,一旦“試錯”失敗,作物很可能就錯過了生長週期,最後的産量也會受到影響。

  如今,部分農資店主也成了趙新會的粉絲,安徽亳州的張偉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來買東西的顧客,他會現場分享一些從趙新會那裏學到的知識。“客戶看你説得頭頭是道,回去實踐一下,確實有效果,他們就覺得你懂行,生意自然好了。”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粉絲向趙新會發私信求助番茄栽種技巧

  經驗豐富的農民和農資店主都犯難的問題,為什麼趙新會能解決?他覺得,這和自己在學校受過系統訓練有關。

  解決方法不外乎水、肥、陽光、空氣和土壤,但每一項的細微差異,都能造成作物狀態的改變。在趙新會看來,農民們擁有實戰經驗,他要做的是用科學知識彌補對方的不足。

  一名網友曾私信趙新會,稱近兩年種的冬桃有七成都開裂了。澆水、噴鈣肥、施磷肥,都試遍了,仍解決不了問題。對方在私信中吐槽,“裂果快要把我腦袋給鬧裂了。”

  趙新會説,這位網友明顯是一個種植經驗豐富的果農,但理論知識略有不足,“知道要用鈣肥,但是他不知道鈣肥要怎麼噴、用什麼鈣、什麼時間噴,桃樹吸收得最快。”他解釋,要想預防裂果,噴施鈣肥的最佳施肥期是桃樹開花前和桃子幼果期,“鈣可以增加桃子細胞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裂果率”。

  不止是種地

  除了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趙新會還幫一些粉絲實現了“增收”。比如艷子家的桃子,在聽取趙新會的建議後,農藥可以少打一遍。這不僅省下了部分農藥錢和人工費,少打了農藥的白桃還更加綠色環保,具備了額外的商品價值,銷路也更好了。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艷子家果園種的冬桃(受訪者供圖)

  同樣得益於趙新會的建議,49歲的雲南果農龍哥成為當地把早熟春桃銷往全國的第一人。

  每年冬天,龍哥都會把桃樹的枝椏修剪成三叉型,讓養分更好地供給結果的樹枝。但在“趙老師”的建議下,龍哥把桃樹修剪成了Y字形。“Y字形的桃樹雖然挂果數量少,但每顆桃子吸收的養分更多,果實的重量和糖分都會提升。”龍哥學著趙新會的口吻説道。

  能給出精準、有效的建議,與趙新會熟悉果樹的生長過程密不可分。此外,他還對消費者偏好和市場規律有著獨到的觀察。趙新會説,年輕粉絲對農産品的銷路更為關注,但又缺少實際的種植經驗,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因而時常向他請教。

  比如最近兩年大火的葡萄品種陽光玫瑰,前段時間,趙新會就和粉絲們討論過。陽光玫瑰原是日本1988年培育的雜交品種,2006年引入中國。2016年前後,陽光玫瑰受到追捧,單串價格一度高達兩三百元。但今年夏天,受異常天氣和大範圍種植的影響,各地陽光玫瑰的成熟期趨於一致,價格暴跌至十幾元一斤,“有人説不能發展了,今年的價格都降了。”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趙新會就預估到了陽光玫瑰市場的混亂。當時,一名粉絲和他交流,説想種20畝陽光玫瑰。他告訴對方,此品種已無發展潛力,若真想種葡萄,可以換個品質高但“沒有爛大街”的品種。

  “陽光玫瑰要長足發展,先得把品質提上去。”他建議對方,降低投入,先少量種一點。最終,對方只種了5畝。在今年的環境下,這讓對方減少了損失。

  “葡萄是一種較精細的果樹,管理很複雜,稍不注意就全爛了。”趙新會説,因蟲害較多,很多種植戶為追求産量,大量使用化肥,勢必會影響口感。當市面上的葡萄産量增多、品質下降時,價格必然也下降。趙新會希望,自己的分析能讓粉絲們心裏有底,不盲目發展。

34萬農民 被“網課”拯救

圖説:粉絲在評論區為趙新會點讚

  不過,趙新會也不是“萬能”的:從領域上分,他更擅長果樹有關的內容;在地域上,他更了解北方的種植情況。為幫助更多果農,這兩年,他創建了一個500人的粉絲群,對於那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群裏天南海北的粉絲們有時可以提供建議。

  一名來自重慶的粉絲是種李子的。有一段時間,他發現李子樹葉忽然捲曲,始終找不到原因。等趙新會看到群消息時,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名有種植經驗的四川粉絲告訴對方,這是蟲子造成的,還分享了解決辦法。

  農資店店主張偉也在粉絲群裏,他很喜歡群裏的討論氛圍。“大家誰有問題了,都可以在群裏交流、探討。”也是因為粉絲群,生活在安徽的張偉掌握了諸多“有趣”的農業知識。

  比如按照常識,春天應是移栽果樹的季節,但在黃河以南,果樹在冬天移栽的效果更好。張偉説,這些看似與常識相悖的知識,都藏著“很多的科學依據”,讓他印象深刻。

  作為涉農行業的從業者,在接觸互聯網前,張偉也曾付費請過專家講解農業知識。如今,相隔千里的趙老師和網友們成了他日常交流和免費諮詢的對象。在他看來,這些免費分享的知識和經驗,就是互聯網帶給自己“最大的好處”。(除趙新會外,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