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湖南非遺綻放光彩

2022-12-02 10:02:08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宋姝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肖正湖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湖南千兩茶製作技藝、茯磚茶製作技藝、君山銀針茶製作技藝3項國家級非遺納入其中一併入選。

  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而湖南擁有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也上升至9個,入選數量晉級全國第一方陣。

  “中國茶”體現人類文化多樣性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再次體現出中華文明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文旅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如是説。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簡稱《公約》),明確由締約國成員選舉的“政府間保護非遺委員會”提名、編輯更新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等,並將此前宣佈為“人類口頭和非遺代表作”的遺産納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此次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項目。“中國茶”不僅覆蓋地域廣闊,更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成熟發達的傳統技藝、種類豐富的手工製品,體現了中國人所秉持的謙、和、禮、敬的價值觀,並通過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公約》的規定,項目每2年申報1次,每個國家單獨申報的項目只有1個名額。因此,申報成功非常不容易。”省文旅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申報由中國茶葉博物館牽頭,各省市及單位配合。我省高度重視,先後進行了5次現場調研、召開了3次專家座談會、集體研究打磨申報材料10余次。2020年9月,我省承辦了文旅部在岳陽市召開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申遺座談會。

  “生命之茶”彰顯湘茶特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製作茶葉的國家。茶興于唐,盛于宋。茶文化深深融入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湖南,茶文化亦是早早萌芽。此次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中國茶”項目,納入了湖南的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它們各具特色。

  如千兩茶製作技藝、茯磚茶製作技藝均是黑茶製作技藝。黑茶是茶類中唯一可以長期存放的品種。

  唐朝中期,我省資水流域所産的“渠江薄片”茶就是朝廷貢品。明朝萬曆年間,安化黑茶被定為銷往西北的官茶。

  千兩茶製作技藝誕生於清朝,茶商為了方便運輸,把黑茶踩捆成小圓柱形。一開始每支100兩(古秤),稱“百兩茶”;後來發展為“千兩茶”。

  産于益陽市的茯磚茶,有中國古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數民族的“生命之茶”美譽。它是黑茶中唯一具有“發花”工藝的茶,在我國西北地區,與奶、肉並列,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我國有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在本次的“中國茶”項目中,岳陽的君山銀針茶製作技藝是唯一一項黃茶制茶技藝。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産、出名。

  據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12月11日,文旅部、浙江省政府將共同主辦項目列入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暨首次茶文化大會。當天,湖南將在益陽安化、岳陽君山設置分會場,組織相關宣傳展示活動。

  湖南9個項目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中國茶”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後,湖南累計有9個項目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晉級全國第一方陣。除了3個茶類項目,還有崑曲(湖南省昆劇團)、皮影戲(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衡山縣文化館)、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二十四節氣(安仁趕分社、苗族趕秋)。

  崑曲發源於江蘇昆山,被譽為“百戲之祖”。明代中期,昆山腔流傳到湖南南部,稱為“湘昆”。湘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自成流派,呈現出火辣的湖湘文化特點。

  湖南皮影戲歷史悠久,廣泛流傳于湖南各地,表演時細膩傳神,動作性很強,傳統劇目有數百種。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還有雕龍頭、偷神木、唱讚詞、祭祀屈原等特殊風俗。自漢以來,這些豐富多彩的習俗和文化場景就有零散的文字記載。

  安仁趕分社,又稱“春分藥王節”,包括祀神祈谷、春分開耕、集會結社、趕場交易、吃藥下田等活動,已流傳千年。

  苗族趕秋是苗族人民在“立秋”時節歡慶秋收和青年男女社交的重大傳統節日,集中展現了苗族民俗傳統文化藝術。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