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三江口。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寧波分社供圖
第2站 寧波
打造“單項冠軍之城”之路
2004年
寧波對全市製造業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的有100多家
2017年
出臺《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等多項相關政策
2020年7月
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成為城市戰略
2022年
新增20家製造業單項冠軍
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
達到83家
未來目標
到2026年
“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達到20家以上
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達到100家以上
記者觀察
向“掃地僧”學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 徐莉莎唐澤文
在寧波的單項冠軍企業採訪,我們常聽企業家形容自己是“掃地僧”。這個出自金庸小説《天龍八部》的人物,是在少林寺專門負責打掃藏經閣的無名老僧人,武功深不可測,又深藏不露,頗為傳神地概括了寧波企業家在製造業長期耕耘、專注專精、低調沉潛的形象。
他們像隱世高人。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寧波培源股份有限公司,隱藏在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程家村的一條窄路盡頭。公司的冠軍産品“汽車減震器活塞桿”,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的光芒無法掩蓋。全球每3部安卓手機,就有1部的光學鏡頭來自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球90%以上的縫紉機整機廠,都在用寧波德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旋梭;全球高精度機床用來製造精密磨具和精密零部件所用的切割絲,40%來自寧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單項冠軍之於一座城市,是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純看收入、利潤、市值,寧波“掃地僧”趕不上很多市場上的名牌。他們的核心價值在於,在整個産業鏈上少不了、離不開。正如舜宇光學甘當“配角”,但不管是華為、三星、小米都需要這個配角;博德高科生産的切割絲很細,細到直徑僅0.015毫米,一旦斷貨,全球四成的高精度機床都將停工。
可以説,正是這樣一群“掃地僧”,奠定了寧波製造的口碑:不求最大,但求最強。
那麼,我們可以向“掃地僧”學什麼?首先,是找準細分領域。“這些企業長期專注細分領域,核心團隊從事冠軍産品或主導産品研發的平均年限超過21年,甚至高於企業成立時間。”寧波市發展研究中心在《寧波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成功啟示》一文中總結。
其次,不斷打磨産品。韻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竺韻德被稱為“愛泡實驗室”的企業家,和他一樣,眾多的“掃地僧”們,都用“工匠精神”不斷打磨自己的企業和産品,從而做到不可或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專注堅持。從研發稀土永磁材料,到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韻升集團走過了近30年。單項冠軍很難一蹴而就,做的時間越久、越專注、越鑽研,成為單項冠軍的幾率才越大。
“掃地僧”是專注的象徵。為什麼專注如此重要?正如寧波帥特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光所説:“做企業像撐傘,傘面撐得越大,應對狂風的能力越差。只有緊緊握住傘柄,才可能在風雨裏走得更穩更遠。”
城市方法論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李欣憶 唐澤文
83家——這是寧波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數量,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
這一數量,是四川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的近4倍。我們不禁好奇,全國製造業實力雄厚的地方不少,為什麼寧波在“單項冠軍”的比拼中獨佔鰲頭?打造“單項冠軍之城”,除了企業自主生長,政企之間如何良性互動?四川可以向寧波學什麼?
3月,四川日報全媒體“工業燈塔十城行”採訪組一行來到這座“單項冠軍之城”,走進單項冠軍企業。
塑造“奪冠”氛圍
有戰略有行動計劃,推動更多企業成為中國産業鏈安全的維護者
提及寧波的單項冠軍培育,不少人都説到這次會議。
2020年7月的一個下午,寧波市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戰鼓”正式擂響——“全市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部署會”的召開,標誌著培育單項冠軍企業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戰略舉措;配套出臺的行動計劃,更被認為是“寧波制勝未來的戰略之舉”。
對2020年的寧波來説,這是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重大戰略舉措。寧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説,其目的是通過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更多寧波企業成為全球行業的領跑者、中國産業鏈安全的維護者”。
事實上,這是寧波戰略發展的集成與延續。早在2004年,寧波就對全市製造業企業進行過摸底調查,當時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的製造業企業就有100多家。
2016年,工信部啟動全國範圍內的製造業單項冠軍遴選。專注、創新、市場佔有率第一,這些標準似乎是為這些企業“量身定制”,寧波製造業“掃地僧”得以嶄露頭角。第二年,寧波抓住東風,出臺了《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等多項相關政策。
從那時起,寧波探索建立市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一發現好苗子,立即納入市、縣兩級培育庫。進入培育庫後,針對企業發展需求,可以享受到寧波公共服務平臺為其量身定制的“資本、數字化、人才、創新、宣傳”組合服務。
先期參與創建單項冠軍的企業逐漸發現,有了中國製造“排頭兵”榮譽的助力,對自身發展裨益良多,不少“準冠軍”主動找上門,“奪冠”氛圍日益濃厚。寧波逐漸以市場佔有率為導向,建立了一整套分類分級、動態跟蹤管理的企業梯隊培育清單。
企業的創新需求,在這裡被“置頂”。在寧波,每個高精製造産業背後,至少有一個研究院予以支撐。通過搭建以單項冠軍企業為龍頭的共性技術平臺,推動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共研共用。同時通過保護知識産權、技術産權、管理産權等各類産權,穩定創業創新者的利益預期。
在寧波科研圈,紅黃綠三色各有所指。紅色代表“卡脖子”技術、黃色代表有望實現國産替代技術、綠色代表已經實現替代技術,這是寧波在分類分層梳理全市單項冠軍和重點培育産業鏈後,迭代編制的關鍵核心技術“三色圖”,精準開展攻關行動。特別是對有望實現國産替代的黃色類問題,採取“揭榜挂帥”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聯合攻關。
打造“冠軍生態”
政府與企業,有事共患難沒事不爭利
在寧波,經營主體總量超130萬戶,其中民營經濟佔了97%。1萬餘家規上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佔比超98%。這些企業,是寧波培育冠軍的基石。
有人説,“本地經商氛圍濃厚,民營企業一茬一茬往外冒。政府不必費心播種施肥,可以無為而治。”
事實是這樣嗎?長期研究寧波民營經濟發展的寧波市委黨校教授王淩認為,寧波單項冠軍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取決於企業層面的創新能力、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還得益於企業與政府的良性互動。
冠軍城市離不開“冠軍生態”。寧波市市長湯飛帆常把一句話挂在嘴邊:“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應該‘親’為先、‘清’為界,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清而有為,需要“服務型政府”的精準發力。王淩認為,寧波市政府擔當起了戰略規劃者、要素保障者、秩序規範者三大職責,促進單項冠軍企業良好發展。
下功夫摸透企業,寧波市經信局有一份密密麻麻的專精特新企業典型案例分析。在這份案例分析裏,每個企業的核心産品、主要優勢、創新之處、面臨的困難和建議等都被工作人員分門別類、清晰明白地梳理出來。
清而有為,還要根據形勢變化,不斷厘清“政”的邊界。
三年無事不打擾,這是寧波生態環境部門對正面清單企業的承諾。2022年,寧波將上千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實施環保差異化監督執法,3年內對其“無事不擾”,只需要組織力量對清單內企業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式”現場幫扶。
當地企業家把這樣的“體感”概括為三句順口溜:“有事共患難,沒事不爭利;有事解決問題,沒事不放空炮;有事上門服務,沒事不來打擾。”簡言之,就是“真懂企業真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