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回義烏,帶來暖消息
來源:解放日報  |  2023-03-22 08:43:19

“洋面孔”回義烏,帶來暖消息_fororder_090322_p3

  上圖:義烏國際商貿城熱度逐漸回歸。下圖:義烏國際商貿城內,兩名外商正在和隨行翻譯交流。均本報記者 于量 攝

  本報記者 于量2023年的頭3個月,記者去了3次義烏。每一次都帶著同一個問題:原本活躍於此的大批外商回來了嗎?第一次到義烏是在春節前。對於這個問題,義烏國際商貿城裏即將結束一年生意的商戶們給出的回答大多模棱兩可:聽説回來了一小部分,不過市場裏的“洋面孔”還是少——倒也合情合理,畢竟稍有些經驗的外商,又怎會偏偏挑在商貿城眼看就要休市的時候來義烏呢?

  第二次則是商貿城年後復市當天。這一次,答案依然不甚確定。外商們就好似薛定諤的貓,回來了,但又好像沒完全回來。然而,老練的義烏外貿生意人都有共識:再等一陣,該回來的就都回來了。

  第三次是3月初。這一次,不必開口問,問題在義烏街頭就能找到答案。“洋面孔”多了,尤其是拖著行李箱往酒店裏扎的外國人明顯多了。該回來的,都回來了。

  乍暖還寒時節大批回歸義烏的外商,正為這裡帶來外貿回暖的信號。

  老友

  3月8日,是印度的傳統節日灑紅節。

  灑紅節設在每年新印度歷的春分日,相當於印度人的春節,不僅是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也寓意人與人之間消除誤解和怨恨,捐棄前嫌、重歸於好。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潑灑各色顏料粉末,以示喜慶與祝福。

  這是印度商人阿提克第一次在義烏過灑紅節。當天下午,一場原汁原味的灑紅節慶祝活動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前的廣場上舉行,上百名印度客商與義烏當地外貿行業從業人員圍成一圈載歌載舞,將一把又一把顏料粉末拋向彼此,整個廣場旋即化作一片色彩的海洋。

  為了重建公司的事情,阿提克遲到了。不過阿提克的印度同行們倒是全然不介意,不由分説就上前給了他一個熊抱。隨著一股彩色的煙霧升騰而起,阿提克的外套上頓時色彩斑斕。阿提克也順勢抓起一把粉末抹在對方臉上,就此加入狂歡。

  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杜躍剛同樣被抹了滿身滿臉的顏料。到場的印度客商都認識杜躍剛,見面之後往他臉上灑一把顏料粉末成了活動的標準流程之一。在義烏做了十年貨代生意,他的公司專攻印度市場。同時,他也是義烏印度採購商服務中心的主任。杜躍剛告訴記者,暌違三年的印度老朋友,最近都陸續回來了。

  常駐義烏的外籍商人中,印度客商是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一。據杜躍剛介紹,疫情發生前,義烏的印度客商至少在3000人,註冊開辦了近500家貿易公司。經歷三年疫情,不少外貿公司被迫關張,但是絕大多數印度客商並未打算徹底抽身離開。

  杜躍剛説,自己在東陽老家租下了一間倉庫,裏面堆滿了印度朋友拜託他幫忙保管的辦公設備和器材:“過去這幾年,大家的想法很一致。即便是公司登出了、辦公室退租了,那也都只是暫時的,將來總還是要回到義烏的;只要回到了義烏,總還是要繼續開公司的。哪怕還能留下一張桌子或是一台電腦,公司的重建至少也能快上一步。”

  重啟

  灑紅節次日,阿提克和他的翻譯一起,在杜躍剛公司的會議室裏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告訴記者,自己3月1日剛回到義烏,新的辦公場地正在裝修。

  在中文語境裏,阿提克是個標準的“企二代”。他的父親2006年第一次來義烏做生意,此後不久就在義烏開設了自己的外貿公司。2014年,阿提克也來到了義烏,雖然當時只是單純來遊玩的,但義烏濃厚的商貿氣氛還是令他印象深刻。次年,父親將外貿公司轉到了阿提克的名下,他隨即正式接手了家族在義烏的生意。

  過去三年,通過遠程指揮,阿提克在義烏的生意依舊如常運轉。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和無措後,他逐漸找回了節奏。除了做慣了的服飾配件和五金用品生意,疫情之初,阿提克還抓住機遇,在義烏組織了一批防疫物資銷往中南美洲,小賺了一筆。

  但阿提克仍然堅持要在義烏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在阿提克看來,除了自己的家鄉,義烏是他的生意版圖中最重要的根據地,必須在這裡紮根。

  回義烏之前,阿提克就已經著手籌備重新開公司。在一貫“勤勞、努力、可靠”的中國下屬的操持下,尋找辦公場地、招募新員工等各項事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回到義烏後,阿提克自己的日程也都安排得滿滿噹噹:有太多的朋友要見,有太多的供應商要跑,闊別義烏三年,他迫切地想要重拾在義烏積累的人脈與資源。老友重逢,阿提克總有説不完的話,坐下來和對方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

  提及新一年的生意,阿提克坦言挑戰不小。全球經濟低迷、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印度不可能獨善其身,消費市場同樣面臨需求的減弱。阿提克説,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印度同行被磨掉了信心,對重開國門的中國,仍打算觀望。但是他卻認為恰是此時,更應來中國尋找機會,決不能放棄。

  受限于當地簽證發放的數量限制,目前回歸義烏的印度客商仍是少數。在杜躍剛看來,對於中印兩國之間的外貿往來,他們可謂先頭部隊:“公司陸續重開,外貿框架也搭建起來了。這批客商在義烏站住腳後,未來更多的印度採購商也會陸續來到義烏。”

  蘇米特也是這批“先頭部隊”的一員。2008年來到義烏經商,蘇米特在小商品之都打拼了十多年,不僅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還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2月18日,蘇米特終於回到中國,與妻兒在杭州團聚。在杭州待了一陣,他便匆匆趕到義烏。和阿提克一樣,回到了起點的生意,正等著他從頭收拾。

  離開義烏三年,他在義烏租住的公寓空關了三年:“在印度的這三年,我每天都覺得或許下個月就能回義烏了,所以房租一直都續著。我知道我一定會回來的,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三年。”

  重回義烏,蘇米特覺得自己“脫節了”。蘇米特想要找回曾經的錨點,第一步是要把公司重新組建起來。過去的辦公室,租金在一年半以前就已經到期;妻子為了照顧兒子遷回了杭州,無暇打理生意,公司也隨之被登出;曾經的員工在過去三年裏相繼離職,唯一一位始終不離不棄的老員工,今年也因懷孕回家。蘇米特成了“光桿司令”,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感覺像是回到了當年剛來義烏的時候。”蘇米特説。

  雖然陌生感依舊縈繞在心頭,但是對於義烏,對於中國,蘇米特的判斷還是和當年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做生意,繞不開中國。沒有中國,做不起生意。如果想要在中國做生意,那就要從義烏開始。”

  尊重

  開公司的老外回來了,來採購的老外也回來了。

  對於那些初來乍到,前來義烏看貨選品的外國採購商,找一個靠譜的翻譯作為嚮導,方才能夠避免在國際商貿城茫茫無際的小商品海洋中迷失航向。

  王裕元是72歲的玻利維亞女商人約蘭達的隨行翻譯,記者見到他們時,兩人正在一家專售陶瓷工藝品的店舖內看貨。在這家店裏,約蘭達看中不少産品,商戶拿出的樣品鋪了一地,王裕元在約蘭達的指點下逐一拍攝,不時用西班牙語互相交談。

  南美洲是義烏的一大重要出口目的地。質優價廉的中國産品,在南美諸國頗受消費者青睞。王裕元告訴記者,約蘭達15年前第一次來中國,此後與中國生意不斷。每次前來,義烏是必到的重要一站。2月下旬,聽聞中國入境政策放寬,加之義烏國際商貿城復市,老太太便第一時間與另外兩個生意夥伴組團來到中國掃貨。

  雖然年過古稀,但是約蘭達行事雷厲風行,每次來中國都是快進快出,這次也只打算停留半個月左右。在義烏完成採購後,她就將動身前往廣東尋求合作。同時,她也已經確定4月廣交會期間還會再來一次中國。在義烏,老太太的行程也十分緊湊,並且精力出奇地旺盛。王裕元説,接連幾天,約蘭達都堅持要趕在商貿城上午9點開門時就第一時間進場,然後一直逛到下午4點左右,大多數店家打烊才離開。

  與約蘭達相遇時,已是她在義烏停留的最後兩天。此前的組貨工作已經差不多完成,女商人想要最大化利用空間,因此想要抓緊最後的時間,找一些小體積、高凈值的貨物把集裝箱填滿。

  記者注意到,約蘭達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釘滿了名片。王裕元説,這是老太太的習慣。每每在店舖看完貨,如有意向,她便會索要一張店主名片,然後用訂書機莊重地釘在本子上:“一方面是方便後續聯繫,一方面也是老太太向潛在的合作夥伴表達尊重的方式。”

編輯:宋姝君
2023“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700X190 拷貝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