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激情無限。4月22日清晨,北京冬奧公園內,伴隨著清脆的發令槍響,2023北京永定河馬拉松賽拉開序幕,3000名長跑愛好者火熱開跑。
北京永定河馬拉松賽的舉辦是繼北京成功舉辦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石景山區成為“雙金福地”和“雙奧之區”,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建設邁向歷史新階段,石景山作為首都城市西大門的一次全新“亮相”。
在全長21.0975公里的半程馬拉松賽道上,繁花點綴的綠色甬道、碧水漣漣的蓮石湖、厚重沉穩的三高爐、高聳婀娜的滑雪大跳臺,一處處標誌性節點,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首鋼工業遺存、北京冬奧記憶有機串聯。山水與人文、歷史與現代、城市與未來在這裡交織映襯,賽道上,選手你爭我跑,既是一場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接力,也是一次探訪石景山區城市更新記憶的暢遊。
“最炫酷” 冬奧遺産魅力四射
“這是我跑過的‘最炫酷’的賽道”,剛剛完成永定河馬拉松賽程的李宏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奔跑在這麼迷人的景色和城市中,已經讓我忘記了疲勞。”
四月的北京冬奧公園正迎來它最生機勃發的季節。總面積約1142公頃的北京冬奧公園是首都西部最大的城市休閒公園,也是北京冬奧會留給石景山區的重要遺産之一,北京冬奧會的聖火曾沿著這裡向北京冬奧組委傳遞。
北京冬奧公園以永定河石景山段為核心,它的建成正是石景山區持之以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近年來,全區深入加強永定河生態治理,讓這條北京的母親河重新流淌,煥發勃勃生機,全區高品質完成2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年度任務,並在北京中心城區率先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31.49%,城市綠化覆蓋率53.8%;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9.32%,位居全市第一,不斷擴大綠色空間和生態容量為全區轉型發展積累了堅實的綠色“家底”。
2021年9月,北京冬奧公園建成,公園進一步提升永定河沿岸自然景觀和硬體設施,打破與首鋼廠區圍墻阻隔,將豐沙鐵路局部段入地,整合沿線蓮石湖等八個公園,並融入“冬奧”“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首鋼工業”等特色元素,實現了城市與自然的有機融合。一條貫穿公園南北的42公里濱河馬拉松路線也和北京冬奧公園同步亮相,吸引了京城眾多長跑愛好者來此一試身手。
本次2023北京永定河馬拉松賽中,除了沿用北京冬奧公園部分馬拉松賽道外,更是將部分路線延伸到石景山區首鋼園這座工業遺址公園中,盡覽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蝶變之美。
沿新首鋼大橋進入園區,制氧創新中心、三高爐、服貿會展區、六工匯、中關村科幻創新中心、冬奧滑雪大跳臺一座座標誌性建築進入選手眼簾。曾經這裡是鋼花飛濺的工業廠區,如今,這裡已成為高端産業的集聚區和新型消費的網紅“打卡地”。
一位參與過北京冬奧會志願服務的長跑愛好者在途經首鋼滑雪大跳臺時迅速用手中的手機定格下這極具紀念意義的一刻。賽後,他表示,“追尋著冬奧的印記,我又一次來到首鋼園,這裡每一處都在變化,感覺既熟悉又新鮮。”
“大美永定河、驚艷首鋼園”,在這條獨具特色的“炫酷”賽道上,每一位參賽者帶著微笑,一路向前奔跑,盡情地擁抱自然、擁抱城市、擁抱未來!
抓機遇 高品質發展匯聚合力
見證了北京冬奧榮光的首鋼園是石景山區推動産業轉型和城市更新的主場。以2023北京永定河馬拉松賽為媒介,石景山區將這裡作為“城市展臺”,將一幅文化復興、生態復興、産業復興、活力復興的生動畫卷向公眾展示出來。
塔吊林立、車輛穿梭、焊花飛舞,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週年之際,總投資30億元的新首鋼國際人才社區(核心區北區)項目火熱開工,該項目錨定建成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平臺和城市新生活體驗中心,建成後將成為“人才磁場”,為京西地區産業轉型升級蓄勢賦能。
伴隨著産業轉型和城市更新戰略深入實施,以新首鋼為帶動的石景山區整體復興步伐顯著加快。借助舉辦中國科幻大會契機,石景山區大力發展科幻産業,匯集的産業上下游一流企業形成集聚,為北京乃至全國科幻産業提供技術支撐。位於首鋼園的金安科幻廣場、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等一批産業空間建成投用,過去的爐火、鋼花變成如今的VR場景、元宇宙樂園,為城市注入科幻的神奇魅力,京西科幻之城快速崛起。
3月22日,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産業園項目二期正式啟動。這座投資達90億元、總建築面積達45萬平方米的産業園建設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作為第九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石景山區將工業互聯網産業作為未來高精尖産業佈局的主攻方向,全區正從構建産業生態,打造技術平臺等多個層面推動産業不斷聚集壯大,努力將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産業園建設成為京西地區産業轉型的樣板工程。
近年來,石景山區大尺度佈局和發展科技服務、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精尖産業體系。中國電科、航天科工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硬核科技企業院校帶著産業、項目入駐,中關村石景山園、北京銀行保險産業園等園區優化體制釋放空間,國內首支科幻産業股權基金、工業互聯網産業基金等紛紛落地,深入實施“景賢計劃”,完善人才引育用留的“1+1+N”政策體系,著力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構築戰略人才“強磁場”,這些都成為助力區域轉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今年年初,石景山區就將“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深度佈局,圍繞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完善創新發展生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精準施策,多維施策,從五個方面推出了“石惠十條”,持續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助力經濟發展新躍升。全區推動重點項目落地,集中簽約中鐵建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項目,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後冬奧”時代,石景山區正以奮發有為的狀態,紮實有效的舉措,持續書寫著城市全面復興的嶄新篇章。
再出發 活力迸發共創美好未來
不負春光,乘勢而上。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京西地區轉型發展,2022年專門出臺京西行動計劃,為京西高品質發展帶來了重大利好,石景山轉型發展的後發優勢日益強勁。經歷北京冬奧會的洗禮,石景山的熱度持續走高,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功能品質大幅躍升,地區生産總值邁入“千億俱樂部”。今天的石景山,秉天時、承地利、聚人和,躍動著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氣,奔涌著幹事創業的澎湃熱潮。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石景山區進一步明確了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國家級産業轉型發展示範區、綠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態宜居示範區”為重點的“三區建設”,打造“一起向未來”的城市復興新地標,高水準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
未來,全區將堅持把城市更新作為全區城市工作的戰略重點,堅持瞄準“高端”引項目、育産業,鞏固“體育+”産業優勢,推動“科技+”産業集聚,加速首鋼園和石景山全區産業融合。紮實做好“後冬奧文章”,精心謀劃冬奧場館賽後有效利用,推動冰雪體育與科技、文化、休閒旅遊融合發展。以新首鋼地區為龍頭,統籌推動老工業廠房、老舊小區、老舊平房區和低效樓宇更新改造,充分借鑒新首鋼復興經驗,加快推進巴威—北鍋、北重等“京西八大廠”有機更新。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牽引支撐作用,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能力。
把推動産業轉型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戰略支撐,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保京西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全面落地,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提升發展活力、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聚焦京西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規劃整合“一軸四園”與現有産業資源,建好中國電科(北京)智慧科技園、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産業園、虛擬現實産業園、新首鋼科幻産業集聚區等一批特色産業園區。
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作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認真落實北京市和石景山區保護髮展規劃及五年行動計劃,加大“三道五區”“六張名片”等重點項目支撐力度,高水準辦好西山永定河文化節,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精品力作,以線帶面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健全社會治理制度,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繡花功夫”,讓城市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適、更美好。持續深化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品質先鋒”工程,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準。持續推進“品質社區”建設,深化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改革,持續做好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加快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堅持“投建管”一體,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參與改造。
以産業轉型和城市更新為驅動力的京西福地石景山正成為奮鬥者的熱土,行動者的樂園。下一步,石景山區將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首都新發展格局,堅持首善標準,高品質開展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做好城園融合文章;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做好産業融合文章;高標準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做好治理力量融合文章,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