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順義北務鎮舞龍訓練基地,參賽選手準備放飛龍形風箏。本報記者武亦彬攝
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昨天,順義區第十三屆“北務杯”京津冀風箏邀請賽在北務鎮舞龍訓練基地舉辦,吸引15支隊伍72人參賽。本次比賽以競賽項目為主,分為硬翅類、軟翅類、拍子類、立體類及龍類風箏5個組別,上演“速度與激情”的精彩對決。
放風箏,怎麼比高下?一要看風箏的顏值、騰空的姿態等;二要看在天空放飛的角度和時間。風箏的滯空時間達到3分鐘為計分上限,同時測量風箏線與水準的夾角角度,取20秒內的平均值,越接近90度,得分越高。據介紹,參賽的風箏共分為5個組別,硬翅風箏是用竹條支撐形成完整的風兜,起飛較穩,以沙燕、鷹等造型為主;軟翅風箏則是半包圍的竹條,造型更加靈動,以蝴蝶為主;拍子風箏,是“一片式”的結構,在菱形或者方形的平板上,繪有各種各樣圖案,十分顯功力;立體風箏的花樣就非常多了,各種造型大小不一,在空中形成獨特的風景。
此次比賽的場地是一片平坦鬆軟的黃土地。賽前,大家在場地內紛紛升空自己的風箏,測試風力情況,一時間,天空中佈滿了五彩斑斕的各色風箏,既有北京傳統的沙燕、鷹、蝴蝶等造型,也有美猴王、仕女圖、祥雲送“蝠”等精緻的圖樣。各種立體風箏更是突破人們的想像,有長龍、宮燈、花瓶、火箭、金魚、帆船等,大小不一,飛在空中格外吸睛。
“比賽即將開始,請第一組硬翅組的運動員前往檢錄。”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所有的風箏降落清場,一場別開生面的競技大賽拉開帷幕。只見參賽選手們在空地上先將風箏放飛至空中,待平穩後,再走到劃著黃色方框的計時區,等待裁判計時和測量風箏線的角度。方框不大,邊長約3米,若是活動範圍被限制在這小小的方框中,穩住風箏也不是件容易事。
如何讓風箏飛得又高又穩?“心裏念叨著放風箏的訣竅,邊給油門邊剎車,無論是收線還是放線,手指輕輕卡在線軸上,始終抻著勁。”神龍風箏隊隊長黃河説。不僅技術上有訣竅,風箏的製作也有學問。“骨架、風箏面材質、繪畫顏料、風箏線……各種材料的選擇,都會影響風箏在空中的穩定性。”喜愛風箏50多年的唐琪民説,就拿繪畫來説,無論哪塊多一筆少一筆都可能影響風箏的平衡。“風箏本身重量極輕,顏料的輕微差別,就會對整體的平衡造成影響。”唐琪民表示,風箏大賽比拼的不僅是放風箏的技術,更是對風箏製作技術的一次考驗。
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順義區已舉辦12屆風箏大賽,為風箏愛好者提供了大顯身手、展現自己製作的特色風箏的機會。近年來,順義區以北務鎮為代表的各鎮街充分挖掘獨具特色的地方民間傳統文化藝術資源,廣泛開展龍獅舞大賽、風箏大賽等文體活動,秧歌、旱船、腰鼓、小車會等民間傳統藝術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市民樂享豐富多彩的運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