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媯水河畔,鋪陳著五彩斑斕的圖景。延慶人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揮灑出拼搏築夢的激情。
延慶區委區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延慶是屬於未來的”重要囑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主動融入首都發展大局,錨定綠色高品質發展,按照“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要求,推動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延慶區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拿出爭先進位的拼勁,勇於突破的闖勁,久久為功的韌勁,見行見效的實勁,奮發進取的衝勁,共同為“三農”工作凝心聚力,圍繞“美麗花園”“美業樂園”“和美家園”持續發力,切實築牢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延慶鄉村振興路,先後獲評全國休閒農業重點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單位,讓豐收的畫卷越繪越壯美,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全力譜寫了“三農”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九溝十八灣”風景如畫
守好綠水青山塑好“美麗花園”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延慶山水之間仿佛打翻了調色盤,田野裏一片金黃,山嶺上紅綠交織。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延慶區多年來始終秉承生態立區理念,堅持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戰略,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厚植生態本底,讓一幅“農”墨重彩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媯川大地上徐徐展開。
“産業興旺,環境友好”是延慶在推進農業産業發展過程中的根本遵循。近年來,延慶區通過制定鄉村生態振興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農業資源,提高資源品質。推廣環境友好型種養品種和模式,採用節水、節地、節能技術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産出率。以農村土壤污染、水污染防控為重點,持續推進農業化學投入品減量和替代,持續開展有機肥補貼項目,提高農業生産清潔化程度和農業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持續不斷的改良和優化,讓全區耕地全部成為優先保護類耕地,無受污染耕地。
好生態孕育好産品,好環境催生好産業。延慶區在農産品結構調整上突出一個“優”字,在特色農産品、優質安全農産品上持續發力,北菜園有機蔬菜、歸原有機奶、金粟有機葡萄等一批精品農業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品質逐步提高,成了北京市場上的“搶手貨”。
延慶區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區域自然隔離條件好,空氣品質好,為農産品品質提升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為延慶區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實現農産品高品質輸出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延慶區培育了14個北京市農業科技示範基地,4家綠色食品認證蔬菜生産基地,8家科技小院,3個地理標誌農産品,重點打造了14個“北京優農”品牌,數十個品種的高品質農産品走向市場,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品質好,名聲小”一直是制約農産品銷售的重要難題。為進一步提升延慶區高品質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2019年,延慶區推出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媯水農耕”,匯集延慶優質特色農産品,實現品牌增值,目前21家企業合作社加入體系之中,涵蓋了綠色安全蔬菜、優質幹鮮果品、高檔花卉園藝、精品優質糧經、健康特色養殖5大類別,一批子品牌成長迅速,“母子品牌”互促共進。
在延慶人的不斷努力下,不僅守護好了可貴的“綠水青山”,更迎來了推動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精心呵護的“美麗花園”,不僅成為延慶區自身發展的重要需求,更為首都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也為延慶農業
發展提供了極佳的條件。
“希望田野”喜獲豐收
“媯水農耕”品牌深受歡迎
做強生態産業築就“美業樂園”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按照大力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總體思路,延慶區把現代農業納入“1+4+1”現代産業體系,積極打造“延慶東南山·九溝十八灣”“網紅路邊網紅村”“延慶西北帶園藝瓜果菜”等鄉村振興品牌,不斷推進農業精品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讓現代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延慶區作為全市農業大區,耕地保護目標22.7萬畝,2023 年糧食播種17萬畝,約佔北京市糧食播種面積14%。近年來,延慶區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要求,完成10.7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萬畝玉米綠色高産高效示範項目,集成應用水肥一體化等6種綠色高産高效技術,實現糧食穩産增産,經初步測産,較2022年全區平均糧食畝産增加約200公斤,保障了糧食安全供給,也實現了農民實實在在的增收。
在向土地要收益的同時,延慶區積極推動産業融合發展,依託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不斷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和蓬勃發展。
2003年10月,幾個不起眼的火盆打開了井莊鎮柳溝村“火盆鍋—豆腐宴”的産業發展之路。截至2022年底,柳溝村累計旅遊接待人次已突破1000萬,收入突破5億元,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超百萬元,帶動周邊千余名村民就業,推動柳溝村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不足3千元增長至2.7萬元,成為京郊遠近聞名的民俗旅遊村。如今,柳溝村的“火盆鍋—豆腐宴”依然受到市民遊客喜愛,村內新增了不少精品民宿,為遊客休閒度假提供更多選擇。
20年的不斷發展,柳溝村已經成為延慶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縮影。如今,以精品民宿為引領的多業態共生模式為小鄉村注入了無限生機,四海鎮黑漢嶺村、康莊鎮火燒營村、張山營鎮後黑龍廟村等成了不少市民嚮往的休閒、度假勝地。
延慶休閒農業的目標不止於此,實施“十百千萬”暢遊行動,成功創建11個美麗休閒鄉村,1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農旅産業加速融合。2022年,延慶區全面整合區域資源,推出“延慶東南山·九溝十八灣”“網紅路邊網紅村”鄉村振興品牌,制定三年行動計劃,15家企業與屬地鄉鎮政府簽訂戰略協議書,目前圍繞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儲備項目94個。
農業産業的迅速發展為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和擴大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目前,全區9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薄”,171個扶持壯大的農村集體經濟産業項目逐步為村集體帶來長期而穩定的固定收益,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不斷增強。2023年,延慶區積極探索通過“強村帶弱村”和“村+村+企業”三方合作等創新發展形式,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打開了新視角,通過拉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帶動村莊增收、村民致富。
隨著一系列特色農業産業的快速推進,延慶農業的獨有優勢得到越來越大的發揮,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做大了“金山銀山”的價值,“美業樂園”日漸興旺。
美麗鄉村整潔靚麗
鄉村旅遊持續提升
鄉村文化豐富多彩
提升人居環境共享“和美家園”
一條條筆直的公路串聯起一幢幢錯落有致的農房,房屋院落乾淨整潔,燕語呢喃屋檐下,蜂蝶翩躚花叢中……如今,一個個美麗宜居的鄉村已經成為延慶山水間的靚麗“標簽”。
近年來,延慶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首善標準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硬任務,動員各方力量,整合資源,探索形成了一套“延慶做法”。
青山綠水中,屋舍田野間,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延慶區立足首都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加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抓的力度、找準促的角度,推動區級部門轉起來、鄉鎮黨委跑起來、村黨組織強起來、農村黨員群眾動起來。為了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延慶區下大力氣、下真功夫,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區主導、鄉鎮主責、村主抓”的責任體系。在推進環境治理過程中,延慶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考慮農村實際、注重農村特色、保持鄉村風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打造“山水林田湖,鎮村農養遊”的田園綜合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考評機制,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強生活垃圾治理。
鄉村環境不僅要“整潔”更要“靚麗”,延慶區自我加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啟動355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村,到2023年底預計完成300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同時,改造提升25個美麗示範村和12個精品村,讓花香鳥鳴、山青水碧的寫意生活走進延慶鄉村。
“山美,水美,人更美!”是延慶“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不斷追求,為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延慶區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全方位宣傳展現全區農業農村發展和脫低增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堅定主心骨、匯聚正能量、振奮精氣神。同時,延慶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出“點單派單”數字化服務平臺,統一各項服務機制,整合46個部門資源,組建8支“延慶鄉親”專業志願服務隊,實現了“村民點單,中心派單,志願接單”,農村公共服務不“落單”,率先在全國走出了一條鄉村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道路。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在全區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一個山美水凈綠色宜居的“和美家園”顯著提升了全區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延慶是個好地方”,綠水青山間的幸福鄉村是延慶這幅絕美畫卷中的筆墨渲染;“延慶是屬於未來的”,鄉村振興的生動樂章將為延慶高品質綠色發展奏響鏗鏘之音。未來,延慶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打好延慶“三農”領域綠色發展“組合拳”,為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奧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