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參考消息》近日刊發文章《長三角海港行:感受中國的“呼吸”》。全文如下:
歲末年初,本報記者連續走訪連雲港、上海港、舟山港,目睹一片繁忙景象:中歐班列到港實現海鐵聯運,大宗商品聯動國內國際循環,“新三樣”出海乘風破浪……
依水而興、因水而榮的長三角,北起江蘇連雲港、南至浙江溫州,其間分佈著眾多深水良港:連雲港、上海港、舟山港……冬日裏的碼頭上一片繁忙景象,中歐班列到港實現海鐵聯運,大宗商品聯動國內國際循環,“新三樣”出海乘風破浪。在長三角的海港裏,潮起潮落,貨物吞吐不息,仿佛能感受到中國的“呼吸”。
“連”通陸海:架起新亞歐大陸橋
位於長三角最北端的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
港口園區大螢幕上顯現的是萬里之外哈薩克斯坦東門無水港,飛雪片片落在中歐班列的一節節車廂上。天氣再冷,也擋不住中國與中亞、歐洲經貿往來的火熱,東門無水港往東15公里就是我國新疆的霍爾果斯,再一路向東通過陸海聯運通道,就可以從連雲港出海。
金燦燦的小麥、沉甸甸的鐵合金、輕悠悠的溫石棉……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別傑羅夫·阿金漢説起從家鄉運至連雲港的貨品如數家珍。“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內陸國,連雲港為我們提供了出海的機會,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大海也是在連雲港。”阿金漢説,他現在是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東來西往貨物的協調。
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成立於2014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落地的首個經貿合作實體項目,如今擁有22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和3.8公里鐵路專用線,已成為中亞國家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重要平臺。
“受益於‘一帶一路’提供的發展機遇,我們近十年實現了高速發展,2023年集裝箱進出場量完成24.3萬標箱,同比增長約10%。”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偉説,不僅有中亞的貨品運抵連雲港,中國生産的新能源汽車、建築器材、日用品等,還有日韓進口的商品都源源不斷運往中亞。
襟山懷海、連接陸海是連雲港的特點。在碼頭,記者看到一個船錨狀的雕塑,雕塑的一側是火車鐵軌,另一側就是船舶碼頭。從連雲港出發,貨物可抵達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
“我每天至少要完成100多個集裝箱的起吊。”場橋司機劉志説,他在18米高的操作間見證了港口的發展。“工作15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場橋變高了,場地變大了,靠泊船舶也變大了。”
從服務鐵路隴海、蘭新線,到連通亞歐的陸海節點,再到緊密融入長三角地區發展,連雲港的區位優勢愈發凸顯。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國超介紹,港口2023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2億噸,今後還要提升樞紐連通中外的雙向開放功能,增強輻射長三角與中西部地區的銜接能力。
在連雲港的幹部群眾間流傳著一句話,“進了連雲港就像進了上海港”。連雲港不僅位於長三角地區的北翼,而且在規劃中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集裝箱一體化發展思路,連雲港港與上海港合資成立了互連集裝箱公司,搭建“數字走廊”並實現兩港間的數據交換和業務協同。
“因港而生,我們從港口的角度來看,連雲港的發展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連雲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樊繼強説,“東西雙向、海陸互換”是連雲港的區位優勢,對外開放是嵌入連雲港城市基因的發展密碼。
2024年元旦,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一列滿載100標箱汽車零配件、輪胎等過境貨物的中亞班列開出,它將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西行至烏茲別克斯坦。已經開埠運營九十載的連雲港港,乘著“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東風,開啟新一年的航程……
大“舟”如山:輸送全球戰略資源
在三沙市成立之前,舟山是中國唯一以群島組成的地級城市。
群島星羅棋佈、岸線蜿蜒曲折,為修築深水良港提供了條件。從上海一路驅車,穿越杭州灣跨海大橋,途經舟山本島的城市、田野,再乘上20分鐘輪渡,就來到外釣油品碼頭。
“顧名思義,我們主要承擔進口原油的接卸、轉輸、儲存等配套保供服務功能。”寧波舟山港舟港公司外釣油品董事長張俊傑説,這裡停靠的船舶來自中東、非洲、美洲等全球各地,2023年靠泊超大型油輪99艘次,進口原油2481.5萬噸。
穿上防靜電工裝、戴上安全帽、觸摸人體靜電釋放裝置、只能攜帶防爆拍攝設備……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碼頭作業區。複雜的輸油管線將船舶運載的原油卸下,輸入油庫,再通過長輸管道送往更大的儲油基地,提供給煉化等工業生産。
“現在停靠的是一艘載重30萬噸的超大型油輪,全球的同型號超大型油輪都可以在我們碼頭停靠。”外釣油品生産運行大班組班長王峰説。不遠處的調度中心裏,工作人員正通過智慧化系統控制原油接卸的自動化作業,儲油罐輸入輸出情況在螢幕上一清二楚。
停靠在上海南港碼頭的“海王波塞冬號”滾裝船(王辰陽 攝)
原油、煤炭、鐵礦、糧食,是舟山港域進口大宗商品的主要貨種,這裡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銜接點。作為該區域主要港口運營企業之一的寧波舟山港舟山港務有限公司年貨物吞吐量已連續5年破億噸,2023年全年糧食接卸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
寧波舟山港老塘山作業區是長三角最大糧食進境口岸,全國近20%的進口糧食在這裡接卸。該作業區三期、五期兩個碼頭共有泊位11個,可供3000噸至20萬噸等不同噸級散貨船停靠。碼頭上門機林立、抓鬥飛舞,一部分糧食被輸送到儲備糧倉,還有一部分糧食換裝到小噸位船舶,運往內陸腹地。
寧波舟山港舟港公司老塘山中轉董事長任高峰介紹,公司以江海直達“運力池”物流模式著力拓展江海聯運。現有7條江海直達航線,其中2條為直達準班輪航線,與長江沿線30多個港口及貨主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距離碼頭幾百米遠的岸上,遍佈著數家糧食企業的糧食倉庫群。在這些形狀各異的倉庫中,保溫保濕儲藏著小麥、玉米、大豆等進口糧食。記者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走進一間平房倉,只見長18米、寬14米、深4.5米的庫房裏平平整整裝滿了進口的小麥,多達7000噸,糧食安全的保障離不開從碼頭到倉庫的精細作業。
對老百姓來説,生活中以斤兩為單位購買的糧食,在港口以萬噸來計算;以升為單位加注的汽油,在港口原油也以萬噸來計算。全球的戰略資源在舟山港匯聚,關係千家萬戶。
“我們深知大宗商品物流的重要性。不僅要關注遠如紅海等全球海上戰略通道的通行情況,也要通過提供全流程物流解決方案等創新模式,服務好貨主等廣大用戶。”寧波舟山港舟港公司業務部部長助理徐家奇説。
航運業暢通與否,決定了全球經濟産業鏈供應鏈是否穩定高效。2023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3.24億噸,穩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530.1萬標準箱,成為繼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後,全球第三個年集裝箱量超3500萬標準箱的港口。
目前,寧波舟山港集裝箱航線總數穩定在300條以上,其中“一帶一路”航線達130條。同時,寧波舟山港做優海鐵、江海、海河等多式聯運,不斷織密集疏運網絡,其中海鐵聯運班列增至25條,業務已輻射16個省區市65個地級市。
面朝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如今長三角以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南京、杭州、蘇州等16個港口為骨幹,其他港口共同發展的港口群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共促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任小波説,近年來,在國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寧波舟山港全面參與國際國內多區域合作,持續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
扶搖直“上”:出海新潮看“新三樣”
新年伊始,有兩組數據引起上港集團戰略研究部總經理丁嵩冰的關注:一是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躍升全球第一;二是中國製造的“新三樣”出口額在2023年首次破萬億元。“新三樣”指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是當前中國出口商品中最熱門的幾類。
“‘新三樣’出口的明顯增長也就是近三年的新鮮事。”丁嵩冰説。他與記者站在上海臨港的南港碼頭,看著一輛輛特斯拉汽車漸次駛入“海王波塞冬號”滾裝船。裝載上近5300輛特斯拉汽車後,“海王波塞冬號”將駛往比利時。
從南港碼頭駕車不到20分鐘,就可以抵達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這座超級工廠在2023年交付了94.7萬輛汽車,在特斯拉全球産能中佔比過半,已經成為其在全球最主要的出口中心。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的中國製造特斯拉,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
放眼觀察南港碼頭近幾年的發展,不只是特斯拉,還有上汽、比亞迪、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汽車,乃至福特、起亞、沃爾沃等合資品牌的汽車,都經此出口,遠航出海。
南港碼頭于2013年開港,上海自貿試驗區也于當年掛牌成立。
好風憑藉力。隨著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節奏,南港碼頭的發展也走出一條漂亮的增長曲線。據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統計,2023年該站累計查驗入出境(港)國際航行滾裝船130多艘次,同比增長75%,達上海南港碼頭開港以來之最。
上海南港碼頭物流服務部總監陳堅説:“開港十年來,南港碼頭成長為中國汽車進出口的重要中轉地。産業重大件、水果冷鏈等業務也穩步發展,港口已經與36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建立了滾裝船航線。”
南港碼頭還在變大,二期工程預計在今年初完工。一條長700米、寬60米的碼頭岸線,通過一座900多米長的引橋連向陸地,有望促成上海港成為世界滾裝第一大港。
“上海港從2000年以來實行‘長江戰略’,從上游宜賓一直到洋山投資佈局碼頭基礎設施,為長江沿線外向型經貿發展提供港航物流配套服務。”丁嵩冰説,“中國加入WTO以來,製造業的進步拉動集裝箱物流的發展,港口的發展因此日新月異。”
數據顯示,上海港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900萬標準箱,連續14年蟬聯全球第一。跨江、入海、進洋,上海港的高品質發展折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堅實步伐。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指出,當前亞太區域航運中心持續崛起,全球逐漸形成由新加坡、倫敦、上海三大航運中心領銜的發展格局。
站在港口眺望,大海無邊無垠,能禦風浪才能駛向遠方……(記者 楊金志 王辰陽 李海偉;參與采寫:朱程 魏一駿 袁野 賈遠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