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萬物有靈》。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連日來,由人民網自主開發的國內首臺AI展示體驗活動“白澤的奇幻旅程”在湖北武漢迎來了首批“嘗鮮”者,試運營階段的“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武漢)也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展演中心坐落于長江之濱,建築面積4000平米,設有前沿AI技術與應用互動體驗區、AI節目全息演出區、AI研學培訓區等,為地方打造科普新陣地、文旅新名片和招商引資提供新載體。
“白澤”帶你玩轉科普教學
“您當時是怎麼想到‘靈境’這個名字的呢?”
“‘靈境’是我在上世紀90年代剛接觸虛擬現實技術時,為它起的一個中文名字。”
在“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一場“跨次元”的對話正在上演。節目《星夢對話:AI Talk》復原錢學森先生的形象與聲音,一番對人工智能與科技未來的討論,給人以感官震撼與思維啟迪。
反詐短劇《面“對面”》、數字舞蹈《靈境·只此青綠》、互動節目《解碼音樂魔法》……“白澤的奇幻旅程”展演涵蓋大語言模型、視覺擴散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以及XR虛擬製片、虛擬人製作、腦機介面技術、語音克隆、唇音同步、動作捕捉等技術,巧妙地將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觀眾們在“270度環繞屏+全息屏+折幕+地屏”等多屏聯動打造的虛擬空間中,和“白澤”一同找尋激活“AI之心”的密碼,沉浸式體驗人工智能的魅力。
“這次展演讓我仿佛置身於科技的藝術殿堂。”武漢初三畢業生樓幸子説,“讓我對AI有了新的認識,可能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與同學們交流討論。”
“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在他們心裏種下一顆好奇的種子,這應該就是我們創作團隊的初衷吧。”節目主創團隊成員表示。
《靈境·只此青綠》表演。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科技賦能 引領文旅消費新業態
“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的落地,對它的承載地——武漢市武昌區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來説,無疑是錦上添花。
2018年5月,送走最後一班列車後,擁有百年曆史的武昌北站關站了。2023年12月,武昌北站作為火車主題公園驚艷亮相。
來到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轉角遇到“AI”,人們仿佛穿越時空,探尋歷史與現代的交融。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當地重點數字文旅項目,“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將助力開發智慧旅遊新産品、新業態、新場景,豐富市民旅遊智慧體驗。
“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江豚等湖北元素也插上了AI翅膀,人工智能與荊風楚韻結合,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湖北省文聯創作研究部三級主任科員王旭説。
四川詩書畫院顧問一山表示,沉浸式體驗增強了遊客與數字藝術的互動感,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為傳統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業在“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進行路演。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AI與産業的“雙向奔赴”
“人工智能解放了動漫産業的生産力,讓製作團隊轉型為創新團隊。”長春知行合一動漫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岩松認為,“這讓更多的人在展演中心看到了AI商業化的可能性。”
“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不僅為公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科技體驗和文化盛宴,還提供了展示創新成果、拓展市場的重要平臺。據介紹,場館內的全息劇場可切換成多功能發佈廳模式。同時,場館內配套有貴賓廳、會議廳等,可為各類機構的新産品(新技術/新應用)發佈會、文旅推介會、招商推介會、路演、論壇等活動提供優質場地及運營服務。
湖北省企業國際合作協會秘書長黃麗霞表示:“協會中以高新技術為主的企業本身就在尋找這樣的場館,並花費大量資金搭建高科技場景。如今,可以利用現成的場地、技術以及整體的人文氛圍,這對於場館和企業來説是一場‘雙向奔赴’。”
有些震撼,只能現場體驗。在“夢幻靈境”,開啟與AI的奇妙故事。(人民網記者 張沛 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