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打造數字孿生平臺:足不出戶,體驗紫禁城風雪晴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17 21:46:20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馮薇薇):2025年9月16日-1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在西安舉行。故宮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主任蘇怡在接受採訪時,詳細介紹了故宮博物院數字孿生示範應用項目的總體情況、核心亮點及其背後的思考。該項目是2022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現代服務業”重點專項之一,由故宮博物院牽頭,聯合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聯通、高德地圖等高校與企業共同研發,旨在構建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的數字孿生體系。

故宮打造數字孿生平臺:足不出戶,體驗紫禁城風雪晴雨_fororder_4

故宮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主任蘇怡接受國際在線採訪

  蘇怡指出,故宮博物院具有“三位一體”的獨特屬性:既是世界文化遺産,又是擁有超186萬件文物的大型博物館,同時還是年接待量超千萬人次的著名旅遊景區。這三重身份所帶來的管理複雜性和服務壓力,是數字孿生技術重點要應對的挑戰。她提到,項目從三個層級開展構建:故宮全域的基礎覆蓋、中軸線的重點呈現,以及如養心殿等高精度典型建築的數字孿生示範,以期實現系統性協調管理與線上線下服務提升。

故宮打造數字孿生平臺:足不出戶,體驗紫禁城風雪晴雨_fororder_1

故宮博物院數字孿生應用示範成果展

  該項目的一大亮點,是實現了時空場景的動態復現。蘇怡舉例説,公眾可在數字平臺上實時查看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故宮景象,如夜幕降臨、大雪紛飛,甚至太和殿“千龍吐水”的暴雨場景,都可與真實天氣數據同步呈現。此外,系統還可用於精細化運營管理,如監控垃圾桶容量、衛生間使用情況,或監測古建築內溫濕度變化,從而實現快速響應和資源調度,提升遊客體驗與遺産保護水準。

  在推進過程中,團隊也面臨多重挑戰。蘇怡坦言,故宮規模宏大、數據類型複雜、系統整合難度高,歷史數據標準不一,為數字孿生體的統一集成帶來很大困難。此外,高精度三維建模所需成本高、週期長,如何在真實感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大技術挑戰。她特別提到,團隊正嘗試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快速、低成本建模,例如已應用於造辦處遺址的數字化工作中,未來有望推廣至更多建築與室內陳設。

  在跨界融合方面,蘇怡以“談戀愛”作比喻,強調文化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需耐心磨合、深入理解彼此需求,避免技術生硬植入或停留于示範樣品,應追求可持續、可推廣的合作模式。她尤其呼籲既懂技術又熱愛文化的複合型人才加入,“哪怕只是充當兩個領域之間的‘翻譯’,也能極大推動項目進展”。

  面對如何以數字化吸引年輕群體的提問,蘇怡強調“與年輕人共創”的重要性。她認為,不能僅把技術當作傳統內容的灌輸渠道,而應關注年輕人的視角和體驗方式,開發符合他們生活方式的文化産品。“只有他們真正喜歡,文化遺産才能‘活’起來。”

  蘇怡表示,故宮的數字化不是要替代實體參觀,而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彌補無法親臨或深度體驗的遺憾,甚至創造超越線下的觀賞可能。她期待未來能借助技術發展,將更完整、更流暢的故宮數字體驗帶給全球觀眾,推動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走向新階段。

編輯:趙銀平
瀾湄之窗:在這裡,遇見最鮮活的雲南_fororder_430-126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