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Urban Micro-regeneration)是一種通過小規模、漸進式的改造,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和居民生活品質的策略。與傳統的大拆大建不同,微更新強調在保留城市肌理和風貌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低干預的更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城市存量空間的優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城市微更新已成為提升城市活力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例如,紐約市通過對第五大道的業態共生更新,成功保持了商業街區的活力。
在中國,城市微更新逐漸成為城市治理和發展的重要策略。近年來,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相繼出臺了城市更新條例,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微更新路徑。
城市微更新的必要性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通過改善社區環境和公共設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在保留城市歷史風貌的同時,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延續城市文脈。
促進社會融合:通過改善公共空間,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不同群體的交流與融合。
城市微更新的主要方法
小尺度空間改造:針對街角、公園等微小空間進行精細化設計,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美觀度。
功能置換:將老舊建築或空間改造成符合現代需求的新功能區,如將舊廠房改造成文化創意園區。
社區參與:鼓勵居民參與更新過程,充分考慮社區需求,增強居民歸屬感。
城市微更新案例分析
1、北京衚同微更新項目
北京衚同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但許多衚同因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落後而顯得破舊。一些衚同被商業化侵蝕,傳統生活氣息逐漸消失。居民普遍反映衚同內衛生、排水和照明等條件亟待改善。
改造方式:保留衚同整體格局,僅對破損的墻體、地面進行修復,融入現代排水和電力系統。提升公共設施,在衚同增加隱蔽式垃圾箱、節能路燈和簡易座椅,優化居民生活體驗。增設文化標識牌,記錄衚同歷史,吸引文化旅遊。利用閒置空地打造小型綠地,建成微型社區公園,讓居民有更多休閒活動場所。
改造後的衚同煥發新生,既保留了老北京的生活韻味,又具備現代生活便利。居民生活環境顯著改善,對改造滿意度較高。此項目被住建部評為“優秀城市更新示範項目”,還入選了北京設計周“文化遺産保護創新案例”。
2、廣州永慶坊微改造
具有嶺南建築風格的粵劇藝術博物館是永慶坊內的熱門打卡地,而月亮橋因夜晚亮燈後水中倒影形似月亮備受人們喜愛。
永慶坊位於廣州荔灣區恩寧路,是典型的西關大屋聚集地。改造前,該區域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薄弱,被視為危舊房集中的區域之一。
改造方式:秉承“修舊如舊、新舊融合”的理念,保留歷史風貌的同時,引入現代商業元素。改造內容包括修復老建築、改善基礎設施、引入文創産業等。
改造後,永慶坊煥發新生,成為廣州市民和遊客的熱門打卡地。老建築與現代商業的融合,既保留了歷史文化,又滿足了現代生活需求,提升了社區活力和經濟效益。附近居民表示,永慶坊改造後,環境衛生變好了,路面寬敞整潔,整個街區的居住環境都有了明顯提升。永慶坊改造項目體現了歷史與記憶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于 2021年獲得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一等獎,202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
改造後的永慶坊,歷史文化與現代街區相映成趣,成為新的文化休閒地標,也是市民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在永慶坊金聲廣場上,市民爭相觀看永慶坊城市音樂會,成為南國冬日裏的一道風景。
永慶坊通過“修舊如舊、外舊內新”的“繡花功夫”,保留了老廣州西關韻味,展現出嶺南文化的新貌。
永慶坊將深厚的嶺南歷史文化資源與商圈、旅遊街區等串珠成鏈、連片成面,老城煥發新活力。
3、東京谷中地區傳統街區改造
谷中地區是東京一處以傳統街巷和廟宇聞名的歷史街區,擁有大量傳統木質建築,但長期缺乏維護。隨著東京都市化的擴張,谷中地區面臨人口流失、街區老化、商業蕭條的問題。區內公共空間陳舊,狹窄的巷道難以適應現代城市生活需求。
改造方式:“輕觸式”改造,避免大規模拆除,保留歷史建築外觀,僅對內飾進行必要加固和功能升級。增設小型公共設施,如小型公園、景觀座椅、路燈等,改善街區公共空間品質。將閒置房屋改造為藝術家工作室、咖啡館和手工藝品店,注入年輕活力。
改造後,街區保持了區域的傳統文化氛圍,居民們對街區環境改善表示滿意,谷中成為東京“慢遊”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吸引了大量遊客和藝術從業者,經濟活動顯著復蘇。
谷中的改造被日本《建築與文化》雜誌評為“最佳社區保護項目”,併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文化保護案例庫,作為傳統街區復興的典範。
改造後的谷中成為東京“慢遊”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各種有趣的小店增加了老街區的吸引力
4、柏林老街巷公共空間改造
柏林的一些歷史街巷曾是戰後重建的重點區域,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街巷因缺乏系統規劃逐漸退化。車行優先的道路設計讓街巷失去人性化,居民活動空間受限。街區綠化不足,缺乏能夠促進社區交流的公共場所。
改造方式:減少機動車干擾,採用“步行優先”設計,縮減機動車道,增加步行和自行車道。打造綠色街巷,引入多樣化植物景觀,改善空氣品質,同時為居民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創建互動式社區空間,設置開放性廣場、兒童遊樂區、小型舞臺等設施,鼓勵鄰裡互動。在照明和排水系統中引入節能環保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改造後,老街巷變身為柏林“慢生活”街區的典範,成為藝術展覽、音樂會等活動的熱門場所,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街區居民滿意度調查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改造提升了生活品質。此項目榮獲德國建築協會頒發的“最佳城市公共空間改造獎”,《衛報》城市版稱其為“歐洲最具宜居性街區改造”。
結語
城市微更新作為一種以小見大的城市更新策略,正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精細化、低干預的方式,微更新不僅提升了城市空間品質,更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