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以“A.I.在左右”為主題的科大訊飛2020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南岸區重慶麗笙世嘉酒店舉行。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9月16日,以“A.I.在左右”為主題的科大訊飛2020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南岸區重慶麗笙世嘉酒店舉行。
從全球來看,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處於什麼水準?未來,人工智能將給哪些行業帶來驚喜?多位行業專家蒞臨現場進行深入探討。
多項人工智能技術世界一流
今年疫情期間,人工智能産品爆發,比如在公共場所廣泛使用的測溫巡邏機器人,用於社區疫情排查的電話機器人,為武漢市民運輸物資的無人機,提升孩子網課學習效率的智慧學習機等。
論壇上,多位專家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水準,實際上不僅是疫情期間表現突出,從全球來看,自然語言處理、視覺識別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都處於世界一流。
為什麼有此優勢呢?
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王國胤分析認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有強大的數據資源基礎。
數據顯示,中國擁有7.5億網民、7.2億手機用戶,數量均位居全球第一,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超過55%,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27億人。
王國胤指出,正是這些海量的數據資源,連同強大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高性能計算能力等,中國目前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人工智能應用走在世界前列,應用領域廣、産業滲透深,是世界少見的。
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同時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全國人工智能企業融資總額佔全球融資總額的70%。
數據資源存在嚴重浪費
不過,中國人工智能産業快速發展的背後,薄弱環節也日益凸顯。
王國胤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和原創演算法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晶片、關鍵部件、高精度感測器等方面基礎薄弱,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高水準人才不足成為瓶頸。同時,內涵和範疇被窄化,視聽覺識別等領域存在跟風熱,區域發展不均衡,整體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以定義窄化為例。“很多人理解人工智能僅僅是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或者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一個計算問題。”王國胤認為,智慧分為記憶智慧、計算智慧、交互智慧三大板塊,學界和産業界需認真分析智慧科學和計算科學等學科的異同,實現差異化發展,避免陷入跟風熱。
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海量數據本是中國的優勢,但存在嚴重浪費現象。數據顯示,衛星遙感圖像採集的數據,目前用得上的不到5%,剩下的95%都被浪費了;雖然人類基因組測序已完成,但其中現在能讀懂的還不到10%,大部分仍是“天書”。
怎麼辦?
加強合作創新商業模式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執行院長陳志剛指出,人工智能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迭代,産業界要充分把握技術應用規律,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水準。比如運動智慧産品,目前認知智慧還遠未成熟。
中國聯通大數據公司首席科學家廉士國則從實踐層面提出建議,“要從客戶、資金、生態三個角度入手,加強企業合作,創新商業模式。”據介紹,中國聯通在人工智能賦能工業領域方面,有較為成功的探索舉措。
論壇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針對金融行業,發佈了集智慧行銷、智慧風控、智慧運營等於一體的金融智慧解決方案及智慧金融産品。中小商業銀行CEO論壇執行主席金海騰認為,數字化是未來銀行的必然形態,人工智能將給金融領域帶來諸多可能性。(重慶日報記者 向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