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美術學院:“藝術+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産業發展
10月28日,四川美術學院炫酷的藝術燈光。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用多彩眩目的光藝術打造城市形象;用“藝術+工科”方式設計月球概念車……四川美術學院在藝術領域融入科技、智慧元素,助力城市提升和文化産業發展。11月10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校科技融入藝術創新的相關項目和團隊進行了採訪。
“我們花了5個通宵將馬賽克墻體上的畫作描繪下來”
將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用光投影技術將其“搬”上黃桷坪塗鴉墻;用光怪陸離的燈光營造虎溪校區“時光通道”……10月底,四川美術學院迎來建校80週年校慶。該校聯合20多家照明企業,在黃桷坪校區和虎溪校區的8個標誌性地點,用裸眼3D技術、光投影等上演了一場超炫酷的燈光秀。
最魔幻的作品是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墻體上展現的《沐光森林》。夜幕下,墻體上絢爛的燈光營造出一片“森林”:奇花異草、飛禽走獸,惟妙惟肖。
“我們用科技為塗鴉紋理賦予生命。”川美公共藝術學院公共藝術系主任周波介紹,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五彩斑斕的馬賽克墻體上,原本就有《沐光森林》的巨幅畫作。創作團隊在電腦上按原尺寸對壁畫進行描繪、編程;然後用3台高達88000流明的投影儀,在墻體上詮釋出一個立體、動感的奇妙世界。
“我們花了5個通宵將馬賽克墻體上的畫作描繪下來。”周波回憶,整面墻體有二三十米長、四五米高,包含近百種樹木、花草、走獸等元素。團隊給墻體按區域打網格,然後各自分工負責不同區域,按原尺寸進行原點位描繪,從而將樹木、鳥兒、大魚等圖案用光藝術生動呈現。
據悉,川美正在黃桷坪街道楊九路、黃桷坪正街沿線,以及李家沱長江大橋北橋頭一帶打造燈飾景觀,其體量是川美校慶燈光秀的20倍。“屆時流光溢彩的光藝術將美化城市空間,助推夜遊經濟,打造九龍半島靚麗的城市名片。”周波説。
“‘藝術+工科’相得益彰,對創新思維非常有幫助”
一款可在月球上行駛的載人車會是什麼模樣?
2015年,川美團隊參加全國月球車創意概念大賽,其創意作品獲得金獎。隨後,團隊不斷改進,在2019年設計出“升級版”。
這臺月球概念車由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段勝峰帶領團隊設計,其採用鋁合金製作,前後共6個輪子,因此相比傳統的4個輪子抓地力更好,越障能力也強;可折疊,體積小;頂上裝有攝像頭,兩位宇航員背靠背而坐,視角可達360度。
不僅能拉貨、裁人,這臺月球概念車還有特別寓意。其整個車身由一根蜂窩狀的鈦合金繞出來,意寓“天上的絲綢之路”;輪胎上的胎紋,則是用金屬編織成的若干個“China”的英文字母。
參與這臺月球車設計的楊承穎現在已留校任教。他回憶,“我們和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等團隊合作,根據力學參數、工程數據等修改造型和材料。當時,熬夜是家常便飯,有時一週只能解決一個小問題,但‘藝術+工科’相得益彰,對創新思維非常有幫助。”
擬建重慶市工業設計中心
今年,川美新建了一個600平方米的“未來移動實驗室”。這是一個主要針對汽車智慧産品進行綜合測評的實驗室。
“隨著技術發展,汽車會有許多智慧一體化設計,例如車載語音交互、用螢幕做的流媒體後視鏡、智慧座艙等。”實驗室負責人、設計系主任蔣金辰介紹,實驗室圍繞工業設計、智慧製造、用戶體驗等相關專業搭建實驗平臺,通過建設駕駛模擬系統、視景倣真系統等,採集用戶的心電、腦電波、駕駛注意力等數據進行用戶體驗綜合測評。其結果不僅可以引導設計方向,還可以制定相關行業標準。
“川美還擬建重慶市工業設計中心。”段勝峰介紹,在川美已有的“全球藝術設計創新中心”基礎上,川美擬修建新的設計中心大樓,聚集相關研發機構和人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現代高效農業等領域,採用大數據、智慧製造等相關技術,打造物聯網工業應用、虛擬現實、醫工交叉設計研究與應用集群等平臺,服務産業應用進行設計創新,助推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建設和發展。
(重慶日報記者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