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重慶英才大會明日開幕 ■100余位重要嘉賓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出席大會,4萬多人報名線上參會 ■搭平臺、出政策、優環境讓人才來渝成就精彩人生
2020重慶英才大會明日開幕,將有100余位重要嘉賓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出席大會,包括國家有關部委有關領導、國內外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大學校長、知名企業家等。“重慶傑出英才獎”獲獎人才代表、重慶英才計劃入選人才代表、“英才杯”大賽獲獎人員等將參加大會有關活動,報名線上參會人員達4萬多人。
目前,大會官網已正式上線,設置了雲直播、雲洽談和雲展廳三大特色板塊,並開設了雲上洽談會專欄和50個線上洽談室,方便人才和項目雙方在線洽談簽約。
11月19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0重慶英才大會第二場新聞發佈會。當前我市人才工作取得哪些成效?將如何吸引更多人才來渝?又將怎樣打造科學城“人才特區”?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何振國,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肖鋒,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林金朝回答了重慶日報記者提問。
為人才創造好政策好平臺好環境
重慶日報:2020重慶英才大會吸引海內外英才廣泛關注。那麼,重慶將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走進重慶、紮根重慶?
肖鋒:人才來渝,重慶就要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創造幹事創業的機會,讓他們不僅走進重慶,更要紮根重慶,在重慶成就精彩人生。
重慶有眾多優質的發展平臺。黨的十九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全市上下積極開展“築巢引鳳”工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7所知名大學來渝合作辦學,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中國移動5G實驗室等65個高端創新資源落戶重慶,阿裡巴巴、騰訊、清華紫光等一批知名企業在渝設立區域總部,優質事業發展平臺加速集聚,産生了大量人才需求。本次英才大會,眾多知名單位紛紛拿出大量含金量高的崗位,吸引大數據、智慧化、生物醫藥等領域人才。
下一步,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更多優質平臺落戶,重慶對優秀人才的需求也將更加迫切。重慶將積極推動“走出去”“請進來”,高品質辦好重慶英才大會,持續開展“百萬英才興重慶”“重慶英才·職等您來”等一系列線上線下引才活動,為人才提供更多優質崗位,讓人才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同時,重慶還有不斷優化升級的人才政策。目前,我市已構建起較為健全的人才政策體系。比如,重慶英才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優惠政策規定、加快博士後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支持大數據智慧化産業人才發展、高端産業引才政策等。這些政策既面向“塔尖”高層次人才,也面向“塔基”青年創新人才;既支持智慧人才,也支持技能人才。無論是到事業單位工作,還是到企業工作,符合條件的人才都可申報享受。
比如,入選重慶英才計劃的人才,可獲得獎勵金和研究支持經費;到重慶做博士後研究,可獲得日常資助、研究項目資助,最後留在重慶,還有工作資助以及職稱評定“綠色通道”等“全鏈條”支持。
而在人才生態方面,重慶精心建立完善金融支持、安居保障、便捷服務等全方位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讓人才在重慶安心幹事創業。比如,來渝尋找就業創業機會的青年人才,可通過重慶英才網等平臺,申請入住青年人才驛站,享受最長3個月的免費食宿。全市還籌集了2.6萬套人才公寓、5.3萬套定向配租住房,人才可以申請入住。
此外,重慶推出的“重慶英才服務卡”,提供個稅減免、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休假療養、交通便利等17項服務保障,還推出免擔保、低利率的“人才貸”,解決創新創業融資的一些困難。
5782名高層次人才報名事業單位考核招聘會
重慶日報:重慶市事業單位高層次緊缺人才專場考核招聘,是此次英才大會重要活動之一,受到了多方關注。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何振國:本次事業單位招聘活動提供了近1900個崗位,以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高級職稱人才為招聘對象,通過考試或考核的方式進行。目前,已有5782名高層次人才報名。
本次考核招聘在方式上,採取分級與分類相結合。對市屬、區縣屬事業單位招聘對象適當區分,市屬單位招聘博士或高級職稱人員,區縣主要招聘碩士研究生。凡招聘對象為博士或高級職稱人員的,可不組織筆試,在11月8日-21日期間開展面試考核。區縣招聘原則上可採取面試考核,但是對競爭較大、報名比例達到8:1的崗位,需要先組織筆試、再進行面試,切實保障招聘公平公正。
在形式上,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為方便遠郊區縣招聘和人才應聘,結合疫情防控減少大規模聚集要求,經全市統籌、區縣申報,萬州、黔江、豐都、彭水、巫山等9個區縣在主城區集中統一組織筆試、面試;另有25個區縣在本地分散組織筆試、面試。目前,區縣筆試已于11月15日全部舉行,區縣面試將集中安排在11月21日舉行。
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引才聚才政策
重慶日報:西部(重慶)科學城在集聚高素質人才隊伍,打造科學城“人才特區”方面有哪些舉措?
林金朝:科學城正在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引才聚才政策,提供更加專業、更高品質的人才配套服務,正在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和人才特區,打造産城景融合、人居業統一的未來城市新樣板。
科學城將從“引、育、留、用”等方面著力,積極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特區”。
目前,聚焦打造全方位的政策體系,正在加快制定涵蓋人才載體建設、支持人才創新實踐、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方面的《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凰人才支持政策》,著力引進一批頂尖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
同時,研究制定專門政策推動大學城和大學生畢業後在科學城就業創業,實現高校學生“出了大學城、留在科學城”,成為科學城建設主力軍。
在加強校地聯動上,成立校地協同創新發展局,與在渝高校以及國內高校簽訂24個校地合作項目協議,搭建創新創業平臺,聚集資源共同開展協同創新。著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實施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等。建立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加大博士、博士後等人才的培養力度。攜手職業院校面向市場和産業培育“大國工匠”。
此外,科學城還將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人才社區,集中建設高端人才房和人才公寓,並提供國際化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保障。在著力大膽用才方面,聯動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通過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引導科技人才聚集,打破人才機制上的障礙,營造幹事創業的氛圍,搭建科技創新的綠色通道。(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實習生 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