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智慧化為雙城經濟圈建設賦能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發展是關鍵,而高品質意味著要有高水準的産業等級和社會公共管理。
今年以來,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利器”,川渝兩省市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尤其是大數據智慧化方面的合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在對傳統産業進行提檔升級的同時,還在公共管理領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兩地群眾生活便捷度。
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2020年7月,川渝兩地人社部門達成協定,雙方將依託于大數據,實現養老保險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項人社公共服務的兩地互認。
一直以來,川渝兩地的個人養老保險等人社信息都由各自單獨建設,彼此之間沒有打通數據通道。根據此次協議內容,兩地將重點建設包括人社數據交換平臺,開展就業、社保、勞動關係、農民工、爭議案件等方面的數據交換共享;推動公共招聘網和公共就業服務數據共享,定期交換勞動力流動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情況;建立川渝一體的農村勞動力及農民工資源數據庫等。
依託于這樣的數據庫及大數據交換平臺,“數據跑路”將代替“群眾跑腿”。比如在社保方面,兩地將依託共享大數據平臺,加強社保卡管理系統對接,實現社保卡信息查詢、激活、密碼修改與重置、挂失、解挂等事項就近通辦;在人才信息方面,兩地將強化人才流動檔案協同辦理,實現一次登錄即可查詢檔案在川渝兩地的存放情況,讓辦理人在網上實現“一鍵辦理”。
省際交通納入大數據智慧化管理
今年4月,川渝兩地首條跨省城際公交——重慶潼南城區至四川遂寧磨溪公交線路開通,這條線路獨特之處在於實現了跨省公交一卡通,兩地群眾可各自攜帶此前在本地辦理的公交卡刷卡坐車。
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在運輸服務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協同合作,通過建成川渝交通大數據共享中心,建立協同聯運的交通管理運行機制和信息動態交換機制,以及推動建立常態化聯動監管機制,依託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擴容項目開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推動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科技創新融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等。
與此同時,今年成渝兩地還共同推進了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設和跨省執法聯動互認和信息化建設。其中,在智慧交通大數據領域,雙方正賦能川渝雙城經濟圈輻射範圍內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加油站建設運營、智慧化管理,並通過大數據系統對高速公路路況實時監控,提供最優出行方式及路線。
今年以來,兩地已相繼開通10多條毗鄰地區跨省城際公交,推動跨省市公路快線接駁運輸。
川渝共建大數據交易平臺
將川渝兩地可公開的政務數據、産業經濟數據等集合起來,製成更精細的數據産品,讓數據真正變成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産性資源,這樣的大數據交易平臺,目前正在川渝兩省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搭建。
“要讓零散的、分佈于各領域的數據真正發揮其價值,關鍵在於要有專業化的機構來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等處理。”數字重慶大數據應用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按照今年5月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數據協同發展合作座談會上,川渝兩地大數據管理部門簽署的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具體項目為基礎,在協同推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智慧應用共連共享、建設數字産業集群、建立長效工作制度等領域開展合作,形成川渝大數據發展合力。
川渝兩地大數據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兩地將通過在推動智慧化應用共創共享、協同推動數字産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合作,加強産業政策協同配合,引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跨區域項目合作和應用示範,強化大數據推動兩地數字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
(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