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1-05 09:06:28

  原標題:強化“上游意識” 勇擔“上游責任” 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城市遠洋】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長江巫山縣段,紅葉詩畫長卷在山川之間緩緩鋪開。(攝于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九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産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五年時間,黨中央召開了三次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重慶,到武漢,再到南京;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黨中央不斷賦予了長江經濟帶新的使命。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生態地位重要、責任重大。2020年11月18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刻領會把握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主要任務,結合重慶實際對標對表抓好落實。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在治水、建林、禁漁、防災上下功夫,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重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認真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總體要求,強化“上游意識”,勇擔“上游責任”,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重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在全國率先完成“三線一單”成果發佈。廣陽島實現綠色轉型,縉雲山、水磨溪自然保護地完成整治,實施退耕還林、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項目。累計完成各類營造林308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5%。

  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大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已基本實現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實現全覆蓋,中心城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清理整治長江幹流岸線違法違規利用項目460個,關閉沿江非法碼頭173個,關停退出200座電站,生態整改1057座電站,長江干支流1公里範圍內無新(擴)建化工項目,境內8個化工園區已實現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並達標排放;主城區次級河流周邊養殖場全部清零,撤出和轉移禁養區內的水産養殖規模59.6萬平方米,全面推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已退捕漁船5342艘、漁民10489人,累計取締餐飲船舶128艘;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8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黑臭,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3天,“重慶藍”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常態。

  生態文明制度有了新探索——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開展林長制試點,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穩步推進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排污權、碳排放權、生態地票交易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動森林覆蓋率指標區縣間橫向交易。

  綠色轉型發展實現新突破——重慶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科技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傳統優勢産業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電子信息産業成為重慶第一支柱産業,全球每3台筆電、每10部手機,就有一台(部)是“重慶造”;汽車産業加快向高端化、智慧化、新能源化升級;巴南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納入國家發改委首批戰新産業集群建設工程,涪陵頁巖氣田成為全國首次實現商業化開採、首個産能超過百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田;“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不斷壯大,“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加快集聚,聚數字經濟企業超過1.5萬家,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4%,“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成為重慶新名片。

  區域協調發展有了新樣板——重慶全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共同實施的兩批重大項目總計31個,涉及總投資5562.5億元,川渝間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達19條,95個事項實現“川渝通辦”,兩地3萬餘名科技專家信息資源開放共享,60余家單位已開展科技創新合作;與貴州統籌推進十大領域合作;與沿江湖北等省合力推進三峽旅遊産業合作,與上海、南京等共同推動産業轉移等合作;全市形成“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新格局,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更新加快實施,城市品質明顯提升,農村“三變”改革、“三社”融合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效,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等民生事業統籌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