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打造“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3-12 10:02:55

  原標題:以“三根樹黨支部”為基礎 石柱打造“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

  3月初,海拔1000多米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星鄉三樹村時常大霧瀰漫,天氣依舊寒冷。

  大霧中,卻有一群人不顧寒冷,挑沙、推磚、砌墻……忙得不亦樂乎。

  1928年春,經中共豐都縣委批准,張承燕在三星鄉創立了石柱第一個黨支部——三根樹黨支部。三星鄉至今遺存有張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遺址,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三星鄉將依託三根樹黨支部、張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遺址,打造‘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三星鄉副鄉長陳曉銘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目前“紅色三星”陳列館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配套的紅色文化廣場、步遊道、停車場等設施正抓緊施工,爭取在7月1日之前把“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建成開放。

  加入中國共産黨建立農民協會

  “説到三根樹黨支部,張承燕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石柱縣黨史辦原主任王大進介紹,張承燕不僅是石柱的第一個黨支部書記,還是第一個農民協會主席、第一個農民赤衛隊大隊長、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主席。

  1907年,張承燕出生在三根樹(今三星鄉三樹村)甘樹壩一個農民家庭。在身為私塾先生的父親教導下,張承燕自幼勤奮好學,14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鄉里學堂初中部,被鄉里人譽為“小秀才”。

  1926年春,張承燕在三根樹開設了“興隆客棧”。

  不久,在四川中法大學和重慶川東聯立師範學校唸書並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廖子良、朱澤準等受黨組織派遣回鄉開展革命活動。來到三根樹後,他們以張承燕的客棧為據點,開辦農民夜校,發動群眾,物色積極分子,培養發展黨員,著手建立黨組織。

  在他們的引領下,張承燕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和綱領有了深入了解,同時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鬥爭目標之遠大,任務之艱巨,道路之曲折。

  當年冬月的一個夜晚,北風呼嘯,雪花紛揚,寒冷異常,但張承燕的內心溫暖異常,因為就在這天晚上,他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

  不久,在張承燕領導下,三根樹農民協會正式成立,並選舉張承燕為會長。

  建立三根樹黨支部成立蘇維埃政府

  “1928年春,經中共豐都縣委批准,石柱縣第一個中國共産黨支部,即中共三根樹黨支部委員會成立,由張承燕任黨支部書記。”王大進介紹,張承燕在三根樹場上開設的客棧和商鋪,成為了黨組織活動的據點和聯絡站。

  不久,張承燕又抓住國民黨在各地大辦民團的機會,打入民團內部,任團防大隊大隊長,從而將三根樹農協會的120余名骨幹編入團防大隊,並在1928年秋天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三根樹農民赤衛隊”。

  同年10月中旬,三根樹黨支部定按照中央“八七”會議關於“開展武裝鬥爭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要求,成立了雙鳳廟蘇維埃政府,張承燕任主席。

  “雙鳳廟蘇維埃政府誕生於腥風血雨之中,雖然稚嫩,但極具感召力,使千百年來飽受苦難的農民有了盼頭和希望。”王大進説,雙鳳廟蘇維埃政府的誕生,不僅是石柱縣和石豐邊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工農民主政府,也是川東地區乃至川鄂邊區最早成立的蘇維埃政府之一。

  然而,三根樹黨支部領導下的農民運動,觸動了土豪劣紳的利益,開始對革命陣營進行瘋狂反撲,並組織暗殺隊,對農運負責人和革命積極分子進行暗害。

  1929年2月18日,張承燕在一個叫冒水孔的地方被暗殺,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年僅22歲。

  打造“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

  張承燕犧牲後,人們將他安葬在了他的出生地甘樹壩。

  2005年,石柱劃撥專款,在甘樹壩重建了張承燕烈士墓,2007年6月又對墓地進行了修繕。如今,每年清明節,當地各級黨政機關、幹部群眾、青年學生,都要前往祭祀,緬懷張承燕的英雄事跡。

  為充分挖掘三星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同時整合三星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生態康養資源,探索紅色文化旅遊與康養生態旅遊相結合的有效路徑,三星鄉啟動了“紅色三星”體驗教育基地項目建設。

  陳曉銘介紹,整個項目建設以三年為週期分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即2021年將完成總投資1475萬元,包括“紅色三星”陳列館、張承燕烈士墓修繕、三根樹黨支部遺址復原、三根樹“紅色村寨”風貌改造、遊客接待中心、重慶冶鋅遺址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地方課程《紅色三星》開發與出版等,“計劃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在2021年7月前初步完成,並面向市民開放。”(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