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5-24 09:29:57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陳金山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王書瑞(受訪者供圖)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李潔(受訪者供圖)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滕宏偉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周旭

  主持記者:吳剛

  訪談嘉賓:

  市經信委主任 陳金山

  北碚區委書記 周旭

  永川區委書記 滕宏偉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李潔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王書瑞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揮重點企業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努力打造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創新活動中,企業為什麼處在“C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政府部門該發揮怎樣的推動作用?近日,重慶日報邀請相關部門、區縣、開發區負責人做客重報圓桌會進行探討。

  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採取“揭榜挂帥”等方式協同攻關

  2019年我市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335.9億元,佔全市研發經費的71.5%,下一步我市還要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重慶日報:政府和企業在創新中分別扮演何種角色,為什麼要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政府如何推動企業強化創新主體地位?

  陳金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政府應更好發揮引導和保障的作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全球看,2019年全球研發投入前2500家企業研發投入,約佔全球研發總支出60%以上。從全國看,2019年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13971億元,佔全國研發經費63.1%。從全市看,2019年我市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335.9億元,佔全市研發經費的71.5%。

  因此,下一步我市還要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企業成為産業創新的主力軍。一是推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針對我市産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和33條産業鏈的技術短板,系統梳理形成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清單,採取“揭榜挂帥”等方式,推動産學研協同攻關,分行業成立産業創新聯盟,加快實現重點領域技術突破。

  二是建設一批研發創新平臺。深入推進《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劃》,推動區縣普遍建立企業研發機構管理體系,指導企業強化內設研發機構建設;開展企業技術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認定,推動企業研發機構上檔升級。

  三是推進一批重點新産品研發。調動市、區縣、企業的力量,每年滾動推進100個市級重點新産品、200個區縣級重點新産品開發,推進新産品應用場景建設和示範推廣。

  四是推進一批創新型企業領跑。集合政策和資金,在製造業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建成一批創新的“領頭羊”和中堅力量。

  五是推動一批特色園區創新生態提升。推動園區圍繞特色産業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科技服務業培育,打造特色園區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六是出臺一批更精準的創新支持政策。立足産業創新與時俱進的需求和實際,不斷調整和出臺定向精準的支持政策,以與産業創新發展的格局和趨勢相匹配。

  企業成立研發機構

  重慶高新區最高獎勵兩千萬元

  對新認定的國家、市級研發機構分別最高獎勵2000萬元、200萬元,給予企業研發投入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

  重慶日報:科學城是重慶主城向西發展橋頭堡,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陣地,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重慶高新區有哪些經驗做法?

  王書瑞:在培育優質創新主體方面,我們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建立企業認定標準和流程,形成企業階梯式發展路徑,啟動2021年首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認定,常態化開展科技型企業入庫,壯大大中小科技企業群落。

  在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方面,重慶高新區充分利用財政資金與政策杠桿,撬動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對新認定的國家、市級研發機構分別最高獎勵2000萬元、200萬元,給予企業研發投入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

  在搭建多層次的創新平臺方面,我們推進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院所落戶。進一步強化在渝高校院所項目論證研究,納入高新區後續推進計劃共41個,已簽約16個。

  在搭建企業育成空間方面,我們策劃建設大學城信息技術和數字文創産業、西永積體電路、科學谷前沿科技、金鳳生物醫藥、鳳棲湖智慧製造等5大專業孵化集群,“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加快完善。

  在優化企業創新服務方面,我們開通綠色兌付通道,給予企業全生命週期精準扶持。建立“市區上下聯動、部門左右協同、校地內外互動”工作機制,大力引進高端研發平臺、攻關核心技術為企業注入新動力。深入科技企業大調研,走訪企業5000余家,“面對面”剖析、“一對一”幫扶,創新“線上線下”政策培訓會方式。

  在完善企業發展平臺方面,我們編制並印發《“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方案2021-2023年》,利用中國科協、市科協資源平臺,引入海歸科技創業項目37個、海外高層次人才29人。線上金融平臺、雙創孵化服務平臺、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共享服務平臺等建成投用。

  將資金、技術、市場需求有機結合

  建産業創新聯合體促企業轉型

  通過“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屬地組建基礎團隊”模式,加大高端科技創新人才聚集力度。

  重慶日報:在培育高新企業方面,兩江新區近年來成效明顯。兩江新區是怎麼做的,尤其是如何通過搭建創新平臺和引進科技人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

  李潔:在創新平臺搭建上,我們一是建設産業創新聯合體。通過以協同創新區為紐帶,整合簽約落地的35家院所和重慶的企業,成立相關産業創新聯合體,將資金、技術、市場需求有機結合,以促進企業的轉型和産業化孵化新興産業。

  二是建設研發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搭建儀器設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共享服務平臺,以市場化方式運營共享服務平臺,提升科研儀器設備的有效使用和價值性,保證區域企業創新發展需求。

  三是通過産業場景應用孵化創新産業。通過建設車路協同先導區和智慧城市,以産業場景和協同創新區內應用場景先行先試的優勢,為技術和項目提供場景應用、實驗場地,以集聚産業。

  在人才引進上,一是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通過“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屬地組建基礎團隊”模式,加大高端科技創新人才聚集力度,截至目前已聚集創新人才1000余人。

  二是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加強本土人才的發掘和培養,著力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三是打造一流人才環境。緊扣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目標,注重人産城景融合,統籌科研、生活、産業、休閒功能,加快推動高端人才國際社區、公共配套、交通路網和生態環境等高品質科創空間配套項目加速建設。

  四是推動機制體制創新。成立明月湖協同創新研究院,進行國有企業機制體制改革,引領科技創新發展。明月湖協同創新研究院公司作為國有創新平臺機制體制創新試點,在公司經營權、投資權、人事管理權等方面進行授權放權;以市場化薪酬和多種靈活用工方式招聘員工引進專業的人才。

  盤活既有資源打造創新外部環境

  加快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永川高標準規劃了一個30平方公里、承載人口30萬人的科技生態城,創新産業、創新資源、創新要素都將在這裡集中佈局。

  重慶日報:永川是全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3塊“金字招牌”的區縣,也是全市唯一的“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永川有何經驗,下一步有何打算?

  滕宏偉:主要是盤活既有資源和優勢,竭盡全力為企業打造創新的外部環境,突出永川特色,加快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創新載體方面,我們高標準規劃了一個30平方公里、承載人口30萬人的科技生態城,強化高端資源要素配置,全力打造永川高新區核心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西部智慧産業新高地、“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新支點、山水園林城市新典範。永川的創新産業、創新資源、創新要素都將在這裡集中佈局。

  永川有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産業園,目前已建成産業樓宇7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百度、阿裡巴巴、攜程等企業392家,從業人員超過1.7萬人,去年實現産值282億元。構建形成了服務外包、軟體信息、數據處理、數字內容和電子商務等五大産業佈局。

  創新離不開人才。人才,正是永川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我們擁有17所職業院校、14.4萬職教學生,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一年建成投用並招生。環文理學院創新生態圈,累計入駐研究機構、科技企業、創新團隊809家,聚集大數據、智慧製造、新文創領域創新創業人才800余人。

  與此同時,永川還牽頭成立大數據産業人才聯盟,已匯集全國各地高等院校85所、企業301家,每年可培育輸送3萬名大數據産業人才,以人才為支撐加快打造1000億級數字經濟集聚區。

  此外,永川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企業創新構建了多個完備的産業集群。我們依託6個百億級企業,加快形成“一城七園”的發展格局,推動技術創新有主體、有依託、有需求。

  市級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打造科技企業完整培育鏈條

  高水準建設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整合形成創新創業空間約44萬平方米,匯聚了科技型企業及研發團隊520余個。

  重慶日報:北碚是全市唯一的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範區,企業創新活躍。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方面,北碚積累了哪些經驗?下一步有何打算?

  周旭:一是抓導向引領。我們把大數據智慧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方向,搶先佈局發展工業互聯網,激發工業互聯網對製造業的賦能作用。加快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建設,成功引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和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2個行業二級節點落地運行,集聚了知名企業20余家,累計“上雲上平臺”企業5331家。

  二是抓主體培育。我們實施科技企業成長“育苗造林”工程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出臺破解“創新難”問題專項工作方案、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打造市級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整培育鏈條。

  三是抓載體建設。優化大學周邊創新生態環境,高水準建設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組建西南大學産業技術研究院,整合形成創新創業空間約44萬平方米,推動形成佈局科學、特色鮮明、整體協同的創新創業創造空間體系,匯聚了科技型企業及研發團隊520余個。

  四是抓人才匯聚。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企業家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為此,我們著眼人才引進、人才發展、人才關懷,出臺“碚有引力”産業聚才計劃、“縉雲英才”支持計劃等一系列相關政策,不斷健全完善“引、育、留”人才政策體系。

  下一步,我們主要從強主體、建平臺、優環境三個方面著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撐引領北碚高品質發展。

  一是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我們將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抓好規上企業創新全覆蓋,鼓勵和引導本土高新技術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專注行業細分領域做精做強,培育壯大創新型領軍企業隊伍。

  二是加強平臺載體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加快推進重慶市感測器特色産業基地2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企業孵化樓建設。

  三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細化完善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健全政策服務兌現機制,加大政策宣傳解讀,主動上門、精準推送,確保各類惠企利企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