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治理一條淮遠河 提升一座銅梁城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6-04 10:41:00

  原標題:治理一條淮遠河 提升一座銅梁城

治理一條淮遠河 提升一座銅梁城

銅梁將淮遠河水環境治理和淮遠新區建設相結合,提升城市品質。圖為銅梁淮遠河畔原鄉中央公園。通訊員 王加智 攝/視覺重慶

  多少文明的光影,與河流相伴而生?

  在銅梁,有一條河,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孕育、滋養著城市的根脈,綿延不絕。

  她,就是淮遠河,銅梁的母親河。

  全長73公里的淮遠河,發源於大足區玉龍鎮巴岳山西麓魚口坳,在銅梁區土橋鎮石嶺坳二道橋附近流入銅梁境內,在銅梁舊縣街道合灘寺匯入小安溪。

  千百年來,淮遠河見證了銅梁人民的勤勞勇敢,也見證了銅梁這座城市的繁榮興盛。

  她,曾經浩淼清波,帶來“才聽雷聲翻絕壑,旋看魚影躍清溪”的美景。

  歲月流轉,不知從何時起,淮遠河漸漸成為銅梁人心中的“傷心河”,雜草叢生、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的景象讓人避而遠之,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痛點”。

  以問題為導向謀劃水環境治理

  ——生態修復與防洪護岸、山水景觀打造有機結合

  如何才能將淮遠河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與防洪護岸、山水景觀打造有機結合,實現治理一條淮遠河、提升一座銅梁城的目標,

  “以前,淮遠河不僅水質較差,而且河道低矮,河堤垮塌嚴重,每到夏季漲水時節,洪水淹沒兩岸農田。”銅梁區委主要領導介紹,銅梁的辦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系統思維,將淮遠河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與淮遠新區建設深度融合,“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提升,全面系統治理淮遠河水環境污染,著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共融的淮遠新區、生態新城。”

  淮遠河銅梁城區白龍大橋至傅家橋段,全長約6.65公里,曾因河水黑臭且時常發生洪澇災害令沿岸居民苦不堪言。

  如今,經過河道整治、綠化景觀打造和濱河步道、市政道路、停車場等項目建設後,這段河道已成為淮遠河風光帶。

  不僅如此,銅梁統籌抓好淮遠河流域上游與下游、岸上與水中各項治污工程,建立清淤清漂、調水放水、常態督查機制,精準持續推進淮遠河及巴川河、小北海水庫等關聯區域的河岸及庫岸的日常保潔、河面清漂及河底清淤工作。

  與此同時,銅梁加大源頭防治力度,除了畜禽養殖嚴格管控,城鎮污水應收盡收外,進一步規範完善環境準入清單,將不符合環保準入的企業一律拒之門外。

  在此基礎上,銅梁結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保修復工程,因地制宜在淮遠河河道周邊栽種蒲草、蘆葦等水生植物,恢復原有生物種群,逐步修復水生態系統,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將河道兩岸打造成排水調蓄功能與生態景觀有機融合的多功能海綿體,建設既有景觀價值又具備實用功能的生態綠廊。

  以統籌治理提升城市品位

  ——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動、取得最好的效果

  這條生態綠廊,不僅有投資2.1億元建成的長17.3公里、將護岸防洪標準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的淮遠河防護工程,也有集滲透、儲存、轉輸與截污等功能于一體的凈化系統,還有35萬平方米的生態綠化工程,從而實現了河流防洪標準提高、河岸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品質提升。

  “3000畝的原鄉中央公園,正是結合淮遠河水生態環境修復高標準打造的。”銅梁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沿淮遠河修建的原鄉中央公園,分為絲路花語、文創天地、驛站花園等五大片區,包含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濱河路步道、綠化景觀、水岸拋石、人行橋等13項建設內容。

  周邊市民不僅能在公園裏休閒健身,還能處處見鄉愁。

  這是因為,原鄉中央公園在建設過程中不僅在做“加法”,也在不斷做“減法”——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動、取得最好的效果。

  “近年來,銅梁持續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深研城市美學、做到‘道法自然’,遵循城市哲學。”銅梁區委主要領導介紹,銅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做到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品質全面提升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不僅體現在城市面貌上,更是回應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因此,銅梁秉持“山頭不推、稻田不填”,尊重山形水勢,順應自然肌理,採用梳理手法,下足“繡花”功夫,以最少投入,做最小的改動,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收到最好的效果。選種鄉土樹木和多年生開花植物,合理搭配喬灌草,建設“生態之城”;科學設計綜合管廊,一步到位建好管網下地等隱蔽工程,廣泛運用生態透水性鋪裝材料,建設“海綿之城”;加快建設5G基站,全覆蓋無線WIFI,建設“智慧之城”;將特色龍文化、鄉土文化等融入城市公園,建設“人文之城”。

  清澈的河水,歡遊的魚兒,自在的水鳥,悠閒散步的市民……今天,漫步在銅梁城區淮遠河邊,仿佛置身於江南小鎮。

  “以前做夢都不敢想河邊還能變出這麼好看的公園。”家住河邊20餘年,居民劉澤芳歷經淮遠河變遷,“水又清了,還經常能看到小魚和水鳥,安逸得很。

  以創新思維為城市“增綠添園”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成為現實

  原鄉中央公園的建設帶動了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的淮遠新區建設,進而帶動整個銅梁城市品質的提升。

  公園沒有邊界,沿著水脈綠網蔓延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公園即城市、城市即公園”漸漸成了銅梁廣大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最為生動的注腳。

  在淮遠新區的建設中,銅梁按照“山清水秀城美”的目標,以“生態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設要求,在將水環境治理與防洪護岸、山水景觀打造有機結合的同時,建設學校、醫療、文體、養老設施等,實現生態空間與城市空間交融,既充分保留原鄉特色,又滿足市民高品質的公共服務需求。

  其實,不僅僅是淮遠新區,近年來,銅梁結合淮遠河治理,大力實施“增綠添園”工程,不少昔日的城市閒置地變身為綠地和社區公園。

  銅梁高新區淮遠河畔、銅合路與産業大道交匯處,曾經是城市的一塊“傷疤”,地面裸露,雜草叢生。

  “我們結合淮遠河護坡治理和坡坎崖綠化美化工程,栽植了紅楓、欒樹、水杉、紅檵木、天竺桂、蘆葦、木春菊、美人蕉等景觀喬木和花樹,綠化面積達2萬平方米。”銅梁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遵循自然的山形水勢,結合淮遠河護坡治理推進坡坎崖綠化美化工程,栽植了紅楓、欒樹、水杉、紅檵木、天竺桂、蘆葦、木春菊、美人蕉等景觀喬木和花樹,2021年坡坎崖項目有5個,完成綠化面積301萬平方米。”

  目前,銅梁城區已星羅棋佈地建設了20個公園,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市公園成為銅梁人享受自然氣息的絕佳去處。

  綠色,已成為銅梁鮮明的城市“底色”。

  數據顯示,去年銅梁新增城市綠地139萬平方米,栽植紅梅、月季等花草20余種、600萬餘株。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4%,建成區綠地率達52.43%,人均綠地達16.1平方米,“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成為現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銅梁各級黨委、政府將為之不懈努力。”銅梁區委主要領導表示。

  (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