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重慶裝配式建築的“黑科技”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6-17 09:25:55

  原標題:技術高精尖 生産效率提升數倍 污染小排放低 探秘重慶裝配式建築的“黑科技”

探秘重慶裝配式建築的“黑科技”

中科大廈實景圖。(資料圖片)(圖片由大業科技提供)

  蓋棟大樓需要多長時間?採用傳統建造方式,每建一層大約需要10天。但利用裝配式施工技術,修同樣高度、同樣品質的建築,一層樓只需3-4天。

  這就是裝配式建築的“魔力”。截至目前,重慶已有上千萬平方米的項目採用了裝配式建築施工技術。

  除了快,裝配式建築還有哪些“魔力”?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了我市裝配式建築産業鏈上、中、下游的示範項目,感受了重慶裝配式建築背後的“黑科技”。

  鋼結構産品生産精度控制在0.5毫米內

  一根根鋼筋被送上全自動生産線,開啟了它們的“裝配式建築之旅”。這是6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在位於墊江的我市首個智慧裝配式建築産業園看到的場景。在這條流水線上,鋼筋被工業自動化設備利索地彎折、定型,後經綁扎、澆築、脫模、養護等工序後,變成樓梯、樓板等建築部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養護後就可被送往我市各建設工地。

  去年建成的墊江智慧裝配式建築産業園一期項目,示範工廠的建築面積有10萬平方米,設計年産裝配式新型鋼混組合結構部件33萬噸、新型免拆底模鋼筋桁架樓承板200萬平方米、PC組合墻板200萬平方米。

  渝建建築工業重慶墊江築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夏雙武介紹,示範園區把建築行業的大部分現場建設流程引入工廠,其生産線全部採用了全自動流水線生産。

  該園區自主開發的基於BIM技術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融合無線射頻(RFID)、物聯網(IOT)等信息技術,實現構件産品在裝配過程中可共享裝配式建築産品的設計信息、生産信息和運輸等信息,實現以裝配為核心的設計-生産-裝配無縫銜接的信息化管理。同時,通過BIM的三維可視化、體系化、模數化拆分,實現了設備數字化加工,可保障鋼構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5毫米內。

  為此,渝建集團成立了30余人團隊的裝配式建築研究院,並與清華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等開展合作進行技術攻關。

  同時,通過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化工廠建設,生産效率比傳統車間提高了6-10倍,裝配式産品能耗僅為傳統車間的80%。

  降低污染80%以上,碳排放減少10.48%

  裝配式建築可以又快又好拼房子,看上去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但事實上,它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創新,由此催生了許多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

  位於涪陵區李渡新區CBD的中科大廈,高26層,現已基本完工,其裝配率達到82.68%,是重慶目前裝配率最高的建築。

  這個項目的13項創新點中,有4項國際領先、3項國際先進、6項國內領先。據中科大廈項目總承包單位重慶市恒昇大業建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在中科大廈項目立項之初,該公司與重慶大學聯合實施“裝配式鋼—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築及其信息化建造成套技術”研發,採用了包括“鋼管約束混凝土柱”“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板”等在內的10項新技術以及數十項新型的材料及工藝。

  同時,中科大廈將BIM技術加3D點雲技術深度應用於碰撞核查與優化、模擬施工及現場施工等環節,確保了施工的精確性。設計生産施工一體化加智慧化管控平臺的聯合應用,也幫助項目實現“産業生態+技術體系+智慧化管控平臺”的一體化,打造了貫穿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管控體系。

  一系列高精尖技術的運用,使得中科大廈項目施工縮短工期1/10、用工減少65%、碳排放減少10.48%、混凝土用量減少48%、降低污染80%以上,項目得房率也提高約5%。

  手機給鋼筋拍照可進行在線分析

  作為一种先進的施工手段,裝配式建築對部品部件尺寸、安裝水準垂直度、節點連接等要求極高。品質如何把控?

  據了解,2018年12月成立的重慶現代建築産業發展研究院,是全國首個現代建築産業發展研究院。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重慶裝配式建築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為確保裝配式建築品質安全,研究院在集成應用傳統檢測技術、設備的同時,採用人工智能視頻分析技術,通過手機對裝配式建築鋼筋拍照,快速實現鋼筋數量和直徑的在線分析,準確率達99.5%;採用鐳射檢測儀,精準檢測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的水準度及垂直度;採用雷達探傷技術,可檢測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關鍵節點連接的品質缺陷。

  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已為重慶國瑞控股集團、重慶親禾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生産廠以及OPPO(重慶)智慧生態科技園、墊江八中科技樓等裝配式建築項目提供品質檢測服務。

  市住房城鄉建委表示,近年來,我市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和裝配式鋼—混組合結構為發展重點,突出建築、結構、機電和裝修等各專業技術集成,形成了合理、高效的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技術路線。

  (重慶日報記者 廖雪梅)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