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川渝地區建築産業現代化高峰論壇在渝舉行 “十三五”時期,兩地建築業總産值超10萬億元
六月十七日,川渝地區建築産業現代化高峰論壇會場。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申曉佳 楊永芹)6月17日,川渝地區建築産業現代化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重慶日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四川省累計完成建築業總産值6.5萬億元,重慶市累計完成建築業總産值4萬億元,合計達10.5萬億元。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在培育現代建築産業、推動建築市場一體化、建立工程建設標準化聯盟、協同房地産調控政策等方面開展合作。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肖緒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于曉明等院士、專家為川渝兩地建築業發展支招。
將共同舉辦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博覽會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喬明佳介紹,近年來,川渝兩地建築業快速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23日至25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和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共同舉辦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博覽會,深入推動多層次、全方位務實合作。
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剛表示,川渝兩地建築業合作十分緊密。本次共同舉辦川渝地區建築産業現代化高峰論壇,旨在推進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和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方面的改革與發展,加快建築産業現代化進程。
抓住機遇,推動川渝建築業走出去
肖緒文表示,未來5-10年,建築業一定是從高速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川渝兩地應發揮信息産業等優勢,協同配合,推動建築業走出去。數據顯示,2020年建築業總産值最高的10個省市佔據全國建築業總産值的65%以上,大部分地區跨省完成建築業産值持續增長,建築業走出去的勢頭髮展明顯。
針對重慶近年來建築業發展快,城市地形複雜,建築難度較大等情況,肖緒文建議重慶應該更加注重提高建築産品的品質和用戶滿意度。可發揮電子信息等産業優勢,為建築業賦能,打造信息化的智慧管理平臺,讓企業和項目實時聯動,變遠距離管理為零距離管理。
于曉明表示,要改變目前設計、施工、設備産品等各自為戰的現象,川渝兩地需要依託“數字項目集成管理平臺”,通過BIM、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技術應用,深入推進智慧建造,以數字建築平臺為基礎,實現兩地建築産業協作發展。通俗地説,就是共建一個平臺、一套系統、一個標準等。
于曉明建議,川渝兩地可以積極推進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同時加大互聯網、物聯網、BIM技術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生産體系,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智慧化裝備和建築機器人。
到2025年,重慶工程項目全面採用數字化建造模式
論壇上,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對《關於推進智慧建造的實施意見》(渝建科〔2020〕34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該負責人表示,重慶將以發展裝配式建築、智慧建造為切入點加快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全市工程項目全面採用數字化建造模式,建築業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智慧建造龍頭企業。
為實現這些目標,從2021年起,主城都市區政府投資項目和3萬平方米以上社會投資項目在設計和施工環節全面採用BIM技術;建設電子簽名認證平臺,逐步對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人員電子身份、電子簽名和企業電子簽章進行認證。同時,我市啟用工程項目數字化管理平臺,今年起,全新建工程建設項目應建設一星級智慧工地,主城都市區新建政府投資項目應建設二星級及以上智慧工地,鼓勵創建三星級智慧工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