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收割現場。龔傲攝
人民網重慶9月26日電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這段時間,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的41000余畝稻穀進入成熟收割期,田野裏一片金黃,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割水稻,到處一派秋收的喜人景象。
在巫山縣廟宇鎮長梁村,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農戶們在稻田裏穿梭忙碌著,與以往不同的是,農戶們現在採用的是收割機進行收割作業,現在已經採取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
在巫山縣廟宇鎮長梁村曾玉梅家的水稻田裏,一台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忙碌,在農機手嫺熟地操作下,一行行水稻被切割、脫粒、粉碎稻稈、捲入脫粒倉等工序一氣呵成,機器過後稻田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望著從收割機卸糧管傾瀉而下的沉甸甸的稻穀,曾玉梅臉上禁不住揚起喜悅的笑容。
“我四畝地的水稻,以前用人工收割要2天左右,現在用機械化收割只要一個小時,不僅效率提高了,而且效果比以前還要好。”曾玉梅説道。
據介紹,所謂的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主要包括了工廠化集中育秧,拖拉機耕地,鐳射平地機平地,高速插秧機插秧,無人機植保,收割機機收這幾個環節。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降低了農戶的種植成本,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生産效率。
“通過水稻的全程機械化再加上我們種養過程的生態化,在稻田裏面投鴨苗,鴨子幫水稻除草除蟲,排泄物給水稻施肥,所以我們的産品獲得有機認證,獲得重慶十大好食品,重慶名牌農産品,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優質産品獎。”巫山天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尚前介紹。
據了解,截至目前,重慶市巫山縣共種植水稻41000畝,分佈在廟宇、銅鼓、官渡等糧油主産鄉鎮,主要以神農優、宜香優、渝香優等優質水稻品種為主,預計今年可實現産量17950噸,實現産值7000余萬元。(劉政寧、龔傲、解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