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打出法治“組合拳”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11-11 09:22:11

  原標題:建立基層調解組織 紮實開展普法宣傳 健全法律服務體系 重慶打出法治“組合拳”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秀山縣清溪場鎮永進村村民楊某和太平村村民吳某前不久發生矛盾,差點釀成一起群體鬥毆事件,所幸“鄉賢評理堂”的調解員及時介入,讓矛盾得以化解。

  “鄉賢評理堂”是我市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工作中推出的一項具體舉措。為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水準,我市通過基層調解員化解矛盾糾紛,通過農村“法律明白人”提升居民法治素養,通過公共法律服務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等,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打造智慧調解平臺

  建立各類調解組織

  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鄉賢評理堂”,就是由一批農村優秀基層幹部、老黨員、鄉村教師、致富帶頭人等建立起來的評理的地方。老百姓之間産生了矛盾糾紛,可以到“鄉賢評理堂”述説,由“鄉賢”們根據法律法規來評評理、講講法,從而化解矛盾糾紛。

  前段時間,清溪場鎮修建快速通道工程將楊某家的部分田土徵收,原土地上的25座老墳面臨遷移。楊某自家剩餘田土無法容納所有老墳,只能零散地遷移到其他地方,其中有不少老墳就遷移到吳某家旁邊。由於這些墳地緊挨著村級入戶便道,周圍有幾十戶居民每天進出,吳某與附近居民對此産生了反感。而楊某認為,在自家土地上遷移老墳是自家的事,誰要是動他家的祖墳,他家幾十口人不會善罷甘休。

  調解員了解事情始末後,一邊分別做雙方工作,一邊尋找解決辦法。最終找到太平村村民陳某,陳某同意將自家一處林地轉讓給楊某一家安置祖墳,讓矛盾得以圓滿解決。

  除“鄉賢評理堂”外,我市還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著力打造具有線上諮詢、線下調解等功能的“巴渝和事佬”智慧化平臺,月均點擊量突破2萬餘人次,日均受理群眾法律諮詢500余人次,在線調處糾紛2.8萬餘件。

  此外,我市還建成交通運輸、金融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539個、基層調解組織11888個,全市各級各類調解組織年均調解矛盾糾紛35萬件以上。

  提升居民法治素養

  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也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一環。為此,我市一方面在82個矛盾糾紛多、治理任務重的社區開展“法潤社區·司法同行”專項行動,推進社區居民法治素養提升。

  另一方面,我市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建成法治文化公園、長廊、廣場等陣地500余個,實現村社區法治宣傳專欄、櫥窗全覆蓋,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3.3萬餘名,引導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今年50歲的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村民朱家龍,是當地的“法律明白人”之一,曾吃過不懂法的虧。20多年前,他與一個朋友合夥做生意,因為自己法律意識淡薄,手裏沒有留有任何證據材料,被對方騙光了所有積蓄。

  朱家龍後來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幹活,還被村民們推選為社長。“因為不懂法,我們村也吃過虧。”朱家龍説,村裏曾經引進一個項目,當時項目負責人承諾以每畝220元的價格租用土地,租期30年,若土地3年內不開發,便自動歸還村民。

  但當時的會議記錄並沒有將部分口頭協議寫進去,而且在合同上寫成了租期50年,並且“出租”也改寫成了“轉讓”,更未提及3年不開發自動歸還土地的事情,因此土地無人經營一直閒置,村裏多次努力都無法將土地收回。

  後來朱家龍致力於學法普法,金花村也通過院壩會、村居法律顧問開展法治講座、上門入戶宣傳、調處矛盾糾紛中普法等方式,廣泛普及法律知識。如今,金花村發展産業項目10余個,流轉土地9000余畝,再也沒有因不懂法而産生問題。該村也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示範點,全村上下形成了民主決策、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健全司法救助體系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群眾不是不願意用法,而是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這一問題,我市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共享、力量下沉的舉措。

  一方面,通過網絡、熱線、實體三大平臺,為群眾提供日均4000人次的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村(社區)法律顧問法律服務機制,整合律師、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律服務力量,指導村(社區)依法制定村規民約,為群眾提供綜合性、多樣化法律服務。 同時,我市通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確保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益受到侵害時,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今年2月,市民熊某拿到了自己被拖欠的工資,就是一個法律援助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案例。

  熊某曾任職于我市一家科技公司,但該公司突然關門撤出重慶,熊某的工資也沒了著落,他隨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但因證據不足被仲裁委駁回請求。

  今年1月底,熊某向兩江新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經審查後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今年2月,法院判決該公司支付熊某拖欠的工資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等,熊某的權益得到了維護。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運用法治精神審視基層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基層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打出依法治理“組合拳”,不斷提升了我市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重慶日報記者 周松 實習生 肖秋靈)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