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一面小黃旗到三面小紅旗 璧山區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常態化機制讓後進變“後勁”
璧山區璧城街道戰鬥路小區以前一直沒有物業服務。前不久,一家物業公司正式進駐,居民生活環境大大改善。這是璧城街道今年下半年以來實施老舊小區整治的舉措之一,此外還出臺了投訴機制、機關幹部包片區巡查、施工單位快速修復、增設清潔隊伍消除衛生死角等措施。
整治手段為何如此有力?璧城街道相關負責人坦言:“6月收到的那面小黃旗,對整個街道觸動很大。”
原來,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中,璧山區對88個區級部門和鎮街實行月度考核,表現優異的得小紅旗,墊底的則發小黃旗。領到小黃旗後,璧城街道進行了反思:“璧城是璧山區老舊小區最多的鎮街,有老舊單體樓500多棟,建成二三十年的老舊小區30多個。我們分析,得小黃旗的最大原因是老舊小區環境差、投訴多。”找到癥結後,璧城街道密集出臺系列舉措,下定決心變後進為“後勁”。
“小區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置,環境自然好多了。”“自從有了視頻監控,居住在這裡更有安全感。”“地下管網疏通了,小區污水不再橫流。”記者在戰鬥路小區看到,樓棟周圍栽滿了各類花木,三三兩兩的居民相約出門健身……經過整治,居民們才感覺住進了真正的“花園”小區。
據了解,自7月以來,璧城街道已連續獲得三面小紅旗,老舊小區群眾投訴降低50%,滿意率提高到90%。
從一面小黃旗到三面小紅旗,從投訴不斷到居民滿意,璧城街道的變化是璧山區建立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常態化機制取得的效果之一。
“從發現問題、交辦問題到整改問題、驗收考核,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一個有人管事、有人理事、有人辦事的閉環機制。”璧山區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璧山區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隨手拍”欄目,公佈不文明監督熱線,基層發現問題可通過多種方式上報;接收問題,區創文辦核實後派單給88個區級部門和鎮街,如有反復出現的頑疾,則由區督查辦介入督辦;各區級部門和鎮街接單後,在1至3個工作日內進行解決反饋。
“臉紅透、汗出夠,才能倒逼出效果。”該負責人介紹,璧山區每月會根據各單位的綜合表現,分五組進行考核,每組第一名發放“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小紅旗,最後一名發放“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後進單位”小黃旗,如連續兩個月領取小黃旗,該單位主要負責人還需到區政府常務會上“背書”,如連續三次考核墊底,則發放小灰旗,全區書面通報批評。(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