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當其時
來源:重慶日報  |  2022-02-28 09:42:05

  原標題:■聚焦“國際”目標 ■緊扣“消費”主題 ■突出“中心”功能 ■彰顯城市特色 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當其時

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當其時

重慶渝北吾悅廣場,市民參加電競比賽。(重慶日報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連日來,各大城市相繼披露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重慶社零總額同比增長18.5%,增速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三。

  數據背後,是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所做的努力。

  但對重慶來説,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要想成為真正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找差距、尋對策、提成績,2月27日,重慶舉行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大會,就如何進一步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出部署。

  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力度再加碼。

  利好

  新消費讓消費市場持續繁榮

  “這裡好漂亮!”2月26日,一來到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光環購物公園,初二學生王麟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隻巨大的恐龍標本栩栩如生;天空中懸浮著幾座島嶼,每座島嶼上都長著一棵樹;一條瀑布飛流直下,幾隻“仙鳥”嬉戲其中……

  這是重慶光環購物公園內的“沐光森林”。作為一個室內植物園,它與商業綜合體融為一體,形成了可讓消費者一邊打卡賞景、一邊購物的新消費場景,吸引不少市民紛至遝來。

  像這種多元融合新消費場景帶來的消費新體驗,正在成為重慶消費的新時尚。

  購潮品、玩塗鴉、打籃球、射箭,體驗街舞、攀岩,欣賞潮流藝術場景——位於渝北區兩江國際商務中心的吾悅廣場,定位為全國首個“潮流藝術公園”。在這裡,到處都是潮流元素,消費者除了購物,還可以打卡體驗多維潮流文化。

  位於渝中區解放碑步行街的環球金融中心,不僅有購物中心,還在73樓-75樓打造了觀景平臺。站在觀景臺上往下看,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大橋橫跨江面、軌道列車沿嘉陵江岸穿行等景觀盡收眼底。

  “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重慶突出特色優勢,打造多元融合新消費場景,培育發展新消費,催生了不少特色消費新場景、新地標,增強了消費魅力,推動全市消費市場實現了持續繁榮。”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説。

  這僅僅是重慶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以建設國際購物、美食、會展、旅遊、文化“五大名城”,統籌實施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國際消費載體提質等“十大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成效初顯。

  2021年,重慶社零總額達13967.7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高出全國平均6個百分點。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認為,社零總額增速快,表明重慶消費能力強,消費市場繁榮。而消費繁榮度是衡量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評價維度,就此來説,重慶表現不錯。

  “除了消費繁榮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得如何,還要考量國際知名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等維度。”莫遠明説,近年來,重慶在這幾個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從國際知名度來看,重慶參與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在香港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等機構2021年12月聯合發佈的“2021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重慶排名第42位,比2020年提升2位。

  從商業活躍度來看,重慶標誌性商業街區、商圈數量名列全國前茅,解放碑商圈、觀音橋商圈更是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認定的“中國著名商業街”。

  夜間經濟發達,也凸顯重慶商業活躍。在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相關機構發佈的“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單中,重慶已連續3年位列榜首。

  此外,得益於加快推進出市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的舉措,近年來重慶的到達便利度也在不斷改善。僅2021年,江北國際機場就新開通5條國際貨運航線。截至2021年末,陸海新通道已輻射106個國家(地區)311個港口;中歐班列(渝新歐)累計開行逾9000列,開行量居全國第一。

  問題

  四個方面差距亟需彌補

  儘管如此,對標上述評價維度的一些具體指標,重慶還存在一些差距,尚需邁過多道坎才能真正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如重慶的國際知名度雖然在持續提升,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總體靠前,但在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單——《世界城市名冊》中,重慶還屬於Beta級別(世界二線城市)。

  “這表明,重慶的國際知名度還不夠高,國際競爭力還不太強,尚需努力提升。”莫遠明説。

  再如,重慶作為近年來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城市之一,卻面臨著旅遊花費不高的尷尬處境——人均旅遊消費常年低於1000元,是中國最具性價比的旅遊城市之一。“這從一個側面説明,重慶吸引國內外消費者的外源性消費相對較弱。”莫遠明認為,這是重慶在消費繁榮度方面的一個短板。

  從到達便利度來看,重慶的最大短板是國際及地區航線偏少。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重慶的國際及地區航線雖然已達到106條,但數量不僅不及北京、上海、廣州,在西部地區也不是最多的。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研究課題組日前編制完成的《“重慶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研究報告》披露,近年來,由於國際航線網絡先發優勢不明顯,沒有充足的客源,重慶少數已開通的國際航班還出現了停飛的情況。《報告》認為,從紐約、巴黎、東京等公認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來看,一座城市要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然要有國際樞紐機場。目前,江北國際機場只能算是區域性樞紐機場,距離國際樞紐機場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商業活躍度方面,重慶同樣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中商數據近日發佈的《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1年首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重慶總共引入首店203家,與上海、北京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在全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首店一直是各地競相搶佔的商業商貿“制高點”。它就像一桿尺規,丈量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影響力及商業活躍度。

  正因如此,莫遠明認為,國際知名品牌和品牌首店數量總體不多,也是重慶在商業領域的一大短板。

  對策

  培育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和區域消費中心

  針對這些短板,重慶未來應如何發力?

  市商務委主任章勇武透露,根據重慶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大會的部署,重慶將聚焦“國際”目標,緊扣“消費”主題,突出“中心”功能,彰顯城市特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強化組織領導、試點示範、項目帶動、環境提升、行銷推廣,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具體計劃是:健全工作考評機制,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市場主體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組織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培育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區域消費中心、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城市和示範商圈、特色街區;推進中央商務區、寸灘國際新城建設,持續抓好城市商圈、特色街區提檔升級,提升打造夜間經濟示範區,不斷完善城鄉商業體系。

  另外,重慶還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國際化水準和消費舒適度;加強城市整體行銷,打響“長江三峽”“不夜重慶”等城市名片,宣傳展示重慶消費“新魅力”。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認為,從消費的影響因素來看,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課題是創造産品和服務,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吸引本地的、周邊的、國際的消費者來到重慶消費。

  尤其在吸引國際消費者人群方面,要提煉重慶的山水地貌、城市人文風情及傳統文化,以及産業投資政策的營商環境等,通過塑造重慶城市的未來品牌形象,激發消費者的嚮往、需求。同時,需要加快把獨特的交通優勢轉化為消費優勢,把領先的智慧産業優勢轉化為智慧商業、智慧商圈、智慧城市、智慧消費等優勢,提升消費舒適度。

  莫遠明建議,重慶可加強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戰略規劃,並與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交通、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金融、消費品工業及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專項規劃進行銜接。完善交通、物流體系,加快建設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提升國際、城域和城市通達便利度。

  此外,重慶需努力完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政策配套。如以擴大開放和促進消費為突破口,強化制度開放,加快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完善消費信用、支付便利、出入境管理等有利於消費發展的政策措施等。(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