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立三級科普教育體系 大力發展研學旅遊 巫山加大對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利用
7月25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巫山縣將加大對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地的保護利用,建立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科普中心和科普基地,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巫山縣東北部,地處重慶市與湖北省交界處,與湖北省巴東縣、神農架林區相接,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去年,五里坡作為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産邊界調整項目,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地。
“申遺成功一年來,我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把五里坡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巫山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保護管理上,巫山聯動湖北成立了神農架與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地協調委員會,並建立起聯席會議制度,實現自然保護地聯通、聯保、聯防。
以林長制為抓手,五里坡建立起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髮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全面設立了縣、鄉、村三級林長,健全“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機制,充實了保護區監管力量,使森林資源得到長效管護。
此外,保護區內還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進一步摸清了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提升保護能力。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共發現有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47種、維管植物3001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59種。
“在保護的基礎上,我們依託五里坡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研學旅遊、科普教育等,讓更多市民自覺加入到世界自然遺産地的保護中來。”該負責人説。
目前,巫山縣正按照城區有展覽館、保護區內有宣教體驗基地、鄉鎮有宣傳教室、村有宣教欄的一體化宣教佈局,逐步構建起“縣—鄉鎮—村”三級科普教育體系,打造五里坡“生態課堂”品牌,編制科普教材,持續開展科普宣傳和守護青山誌願者服務活動等,不斷提升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其中,作為縣級科普平臺的五里坡城市展覽中心已啟動規劃設計,將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等新科技,打造一個濃縮版“五里坡”,更好地宣傳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地價值。
“依託五里坡世界自然遺産這塊金字招牌,巫山全域旅遊也步入‘快車道’,逐步構建起全産業鏈、全業態的旅遊體系。”該負責人表示,圍繞自然遺産地的合理開發利用,巫山縣推出了世遺探秘之旅、自然生態之旅、古鎮文化之旅、科考尋根之旅等旅遊線路,並結合下莊精神,推出“覽世界遺産·學下莊精神”“雲上遺産·天路下莊”等旅遊産品。自今年5月天路下莊景區正式對外開放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當地村民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
接下來,巫山縣將進一步加強與湖北省林業廳、神農架林區等地的交流合作,切實維護好五里坡自然保護區的原真性、多樣性和完整性,並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提升巫山旅遊的綜合實力,為加快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注入動力。(重慶日報記者 左黎韻 實習生 王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