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青少年盛會“智創未來”——2022智博會青少年專利孵化展側記
來源:重慶日報  |  2022-09-01 16:15:27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科技創新,更需久久為功。

  2022年,借助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智博會),第二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展出國內外青少年優秀創意發明作品212件,首發創意發明系列教程《智創未來特愛發明》,評選出金獎、銀獎和銅獎作品,舉辦兩場創意發明沙龍,簽約孵化3件創意發明作品,取得纍纍碩果。

  開放共享,智創未來。這場青少年的盛會為青少年打開了創意展示之窗,開啟探索交流之旅,創新科普教育之路。

  一場青少年盛會打開科技展示之窗

  2022年智博會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但無論線上、線下,青少年專利孵化展都呈現出超高人氣。

  線下,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地區的嘉賓和青少年互動熱烈;線上,觀看人數穩居智博會線上展廳綜合展區第二名。

  青少年專利孵化展借助智博會已連續舉辦兩屆,以“開放共享 智創未來”為主題,以創意為紐帶,助力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青少年科技創新專利成果轉化平臺,交流青少年科技創新理念,探索青少年科技創新專利體制機制,培育青少年知識産權保護意識和能力,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事業蓬勃發展。

  相比第一屆孵化展,第二屆報名數量、展出數量、報名國家都有增加。

  展會共收到國內外青少年報名作品361件,比第一屆增加149件。通過初選評審入圍的參展作品有212件,比第一屆增加了104件,其中,線下展廳展出實物作品59件,線上展出153件。參展的國家從第一屆13個國家(含中國)增加到27個國家(含中國)。

  三個“增加”揭示出青少年專利孵化展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國內外輻射力逐漸增強,中國青少年發明創新領域對外開放的窗口越開越大。

  一場青少年盛會開啟探索交流之旅

  植物養生館、筷子與叉子組合件、欠壓自動儲水模擬裝置、淘菜盆瀝水裝置、四方受力活動扳手、安全烤火爐、古詩助學機器人……一個個創意發明源自青少年關注生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國內外青少年科技創新的一次亮相和檢閱。經過專家評審團評審,最終在入圍參展作品中評選出75枚金牌、84枚銀牌和50枚銅牌。

  同時,孵化展上,“老弱婦孺開瓶器”“四方受力活動扳手”“筷子與叉子組合件”三個創意發明作品進行現場簽約孵化。

  “我們中國是製造大國,但從0到1的自主研發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據展會主要承辦單位重慶鄧鴻吉創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鴻吉介紹,孵化展跟其他發明展不同的是,市場性、專利性佔據了評審標準的重頭,發明作品只有具有了市場性,才能更好地轉化成産品,才能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就業率。同時,擁有了專利,才可以更好地保護知識産權,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産。

  除了“孵化”,“交流”是這場盛會貫穿始終的核心要義。

  在評審發明作品的過程中,評審專家團跟青少年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發明初衷、設計理念和實際應用等,並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進一步改進發明,同時普及知識産權、專利保護等知識,使得青少年們的創意發明理念、思考方式和知識儲備更加完善。

  閉幕式上,兩場創意發明沙龍反響熱烈,大咖們結合自身經歷、經驗,鼓勵孩子們觀察生活、提升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科技創造改變生活,創新發明翻轉人生”的理念,使孩子們堅持創意發明的信心得到鼓舞。

  一場青少年盛會創新科普教育之路

  孵化展上,由“台灣最具産值的發明家”“台灣愛迪生”鄧鴻吉及其團隊為小學校量身打造的《特愛發明智創未來》系列叢書首發。

  這套叢書共6冊,主要針對小學1到6年級的學生,凝聚著鄧鴻吉科教普及的初心,融合了海峽兩岸創意發明教育理念,依據青少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尤其是思維力和創造力發展等特點,將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新技法融入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中,助力提升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産權素養,從而形成完整培育體系,為各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特色課程構建提供有標準、可複製、能考核的優秀教育內容及綜合解決方案。

  基於相同的理念,從屬於重慶大學博士創業團隊的新知博士團跟鄧鴻吉強強合作,探索多元化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

  目前,初步合作已經敲定。一是由新知博士團成員深入淺出地講解《特愛發明智創未來》系列教程,將紙質圖文製作為生動、趣味的數字視頻,讓青少年感受沉浸式體驗,激活青少年的發明創造思維;二是雙方將舉辦“築夢鄉村、博士同行”博士團鄉村小學公益行,走進鄉村課堂、農村家庭,進行“大國工程”系列講解、展開科普小實驗、趣味手工製作等活動,促進鄉村青少年了解發明創造、專利申請和知識産權保護等。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正如孵化展的評審專家、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喻偉評價,看似只有一場展會,但背後卻涵蓋著科普教育、創新實驗、學生培訓等完整創意發明産業鏈及教育服務體系的支撐。這場盛會既是青少年科教普及事業的試金石,也是青少年科教普及事業進一步擴大的新開端。(重慶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尤)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